歸屬

Melodie拾柒-2018-10-23 08:00:00
17歲,從此開始的獨立之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想成長的過程,可以從17歲開始分成不同的兩個篇章

很多人看到我的第一印象是:『你感覺好獨立!』其實培養成獨立自主的我,源自於15歲那年國中畢業,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下,被母親安排到美國讀書,就這樣慌亂驚恐的到了美國。第一次離開爺爺奶奶溫暖照顧,面對一個影集裡才看到的陌生文化與環境下,在抵達美國的第二周,馬不停蹄就開始了我的高中生涯;直接就讀高二的我,語言不通的前半年,像得了自閉症般,完全無法跟別人溝通,每節下課換教室的路程,都會到廁所裡偷哭後,再到下一堂課聽著似懂非懂的英文,還記得連老師要我寫中文姓名的英文拼音時,都寫不出來的無助窘境,當時的我內心的眼睛是張的大大的惶恐。

6歲時,在一個突然的夜晚,我被送到爺爺奶奶家,當天晚上,我內心好像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靜靜的站在門口的窗前,等爸媽來接我,窗子好高,我還是墊著腳往窗外看,等著他們來帶我。但自從那晚,我知道我被送走了,也從那晚開始,一年見不到父母超過3次的情況下,是我與雙親從親密到陌生的開始。爺爺奶奶逐漸成為我的養父母,大概是因為從小被奶奶帶大,她最怕我們沒吃飽、著涼,天天送我上學。奶奶傳統式的照顧,讓我躲她在羽翼下長大,但同時,我卻依然覺得孤單被遺棄,因為爸媽總不在身邊,還很小的我,心理時常哀傷,不知道爸爸媽媽在哪裡,何時會見到他們的憂愁中成長,奶奶說我時常用被子蓋著我的臉,當她翻開時,都是條條思念媽媽的淚痕。我想這是過去東方社會中時常無法透過言語與溝通表達的情感壓抑,也是在家庭中,孩子沒有選擇的決定。

當時在東方社會裡,表達關愛在言語舉動上是靜默的,情感上誠實言語表達是啞口的。在美國成長的日子,我第一次體會內心被滋養的關愛和影響我很深遠的『美國媽媽』,學習在愛裡發聲,遞傳如何被愛與愛人的溝通。



Hilda Crystal White, 2005年攝於加州Berkeley.

美國媽媽其實是我鋼琴老師的太太,她是位小說作家,一生出版了四本書,她名叫Hilda Crystal White,我一輩子感謝她,讓我認識溫柔的情感,完整聆聽的能力與關心,奠定與塑造我人格培養的建構期的良善與自信,八年前,94歲的她已經被天使接走,接走前,她告訴我每當我想念她的時候,把眼睛閉上,想著她正看著我,對我微笑著。

這輩子她給予我的實在太多了。她是1912年生的俄羅斯美國人,當時她的父親帶著全家人移民到充滿夢想的美國,母親在生她時難產離世,家境貧苦的狀況下,她五歲就被送到育幼院,記得他告訴我,她當時好害怕,書本是她唯一的朋友,用文字撫慰內心的恐懼與孤單,也開啟她在黃金屋中找到自己的鑰匙。當我還是一個充滿哀傷的小女生時,我記得她跟我說,“在美國,我就是你的媽媽,我永遠在這裡”,我永遠記得他的表情與眼神,溫暖安定,也讓我的心開始落腳。她不只教我英文,教我用專注閱讀來抵抗對外在世界的害怕;教我寫詩,練習把感受透過文字傳遞出來,因為那時候我還小,沒辦法把那種一個人離鄉背井到新環境的擔憂表達出來,她鼓勵我用詩寫出來,因為詩很短,即使還無法駕馭英文,但是透過詩卻能寫出心裡最真實的感受。我還記得,她讀完我第一次寫的詩之後,為我心疼地掉了眼淚。

這是我們兩人深刻的互動回憶,回到台灣後,年年夏天,都會去陪她看她,思念她為我閱讀的聲音,思念他跟我手牽手看電視的愜意。

東方文化時常在面子與比較下演出,這樣的戲讓內心失焦;倘若沒有國外獨立生活的經歷,我應該還是一個默默無言,不敢發聲的角落人。我的生活帶著東方的基底,在西方的教育生活環境下,學習活出他人的眼光與期望下開始起步,這認識自己的開頭到如今,我感謝上帝賜予我從體悟中成長的機會;在愛與被愛中的不同階段中,認識生命本質。

我這樣踏入美國的開始,食衣住行成為生活的基本;一開始,水煮蛋到底要煮多久?衣服要怎麼清洗?偶爾在母親朋友家吃飯以外,平常三餐就是麥當勞、漢堡王還有Pizza Hot這些速食。一直到17歲的暑假,因為室友介紹下,我到日本料理店打工,從洗碗、準備食材、餐點擺盤、到炸天婦羅等,一步一步學起來,慢慢才懂得怎麼照料掌管自己的生活。

在美國的第二年,我剛滿16歲,也就是美國可以考駕照的年紀,我馬上去考了駕照,不是因為要出去玩,而是因為開始幫我母親採購她婚紗公司要用的東西。上課之外,每個周末的工作就是出去採購,買公司用的化妝品、配件、晚禮服等。大量日積月累的採購量,時常都會讓許多店員驚訝,一個小女孩到底在買什麼?每個周末週而復始的從柏克萊開車開到舊金山,來回將近3小時就為了採購;可以這麼說:我在美國多久,就幫公司採購了多久。我母親是要求事情盡善盡美的藝術家性格,她會開彩妝用品的清單,和初步挑選禮服的方向,但在現場還是由我找東西、挑東西,看似很小的事情,但也因為透過每次採購之後觀察顧客的回應,一次次磨練出眼光和選品的技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15歲剛到美國的不知所措,完全無法適應,這樣一路掙扎磨合過來。17歲時,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到純粹的快樂,能夠擁有自己的生活的自由。我很幸運在異國遇到一生難忘許多陪伴照顧我的人,帶著我學習怎麼照顧自己與生活的方法,與練習如何分享與表達情感的開頭。

17歲,是我真的開始站穩扎根,找到自己歸屬感與方向的起跑點。
NOWnews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