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麼好,為什麼沒有男朋友?

遠流出版-2018-06-29 08:00:00
有個女生問我,長相不醜,屬於可愛嬌小內向的女生,高中被五、六個人追,但是到了大學從未收到表白,究竟是為什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回答說,在考慮追人或者被追的時候,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喜不喜歡、適不適合。這再合理不過。所有關於愛的教育,卷首都寫著「情動於中而行於言」。但有一個因素,因為書本羞於記錄,常常遭遇選擇性的忽略。這個不太受歡迎的詞,叫成本。

高中的朝夕相對是難得的「平等時光」。你穿校服,我也穿校服;你吃食堂,我也吃食堂;要醜一起醜,要窮一起窮。情竇初開的年紀,考慮的因素很少,也沒有現實的壓力,但凡有好感,極容易轉化成表白。說得美好一點,愛對了叫愛情,愛錯了叫青春。被五、六個人追,追七、八個人,都能解釋成內心悸動,也不會被笑作荒唐。

可大學卻有些不同。尤其今天,社團、課業、打工、留學,每個人可做的事情太多,花團錦簇紙醉金迷的生活,也沒有誰非要誰不可。校園愛情,再不是「宿舍裡的收音機天天放著愛你愛你」,也不是「我像每個戀愛的孩子一樣,在大街上琴弦上寂寞成長」,反倒更像是可有可無的添加劑和裝飾品。

§

當愛情的發生不像小說和電影裡那樣圓滿,現實的考量就會浮出水面。而現實,自然離不開成本核算。

我喜歡的女生,每次聊天都只有短短的一句回應,「哦」、「嗯」、「呵呵」、「我要睡覺了」,究竟要不要繼續?還是就此甘休,另覓佳人?這是在考慮時間成本。

雖然我很鍾情她,可是系裡還有不少人也喜歡她,有些關係還不錯,急於表白會不會沒追著意中人,反傷了兄弟情?這是在估算風險成本。

我挺喜歡她的,但她一會兒換一個包、一會兒買一支錶,和我在一起會不會影響她的生活品質?這更是直接的經濟成本了。

我並不是在鼓吹成本至上,與之相反,我深信愛情之美好,恰恰在於能夠超越世俗的考量,綻放精神的光芒。

但普通人的感情,不能光對上限抱有希望,更要從底線往上走。一段感情會承受太多難以預料的重量,認清現實、釐清成本,是從一開始就為彼此減輕負擔。

換言之,當你希望有人喜歡上你,向你表白,不能枯坐乾等,要釋放一些信號來降低成本。

如果一大群人一起玩,而你又相中了誰,記得要給一些特別的待遇,譬如單獨的四目相對,譬如細節上的照顧,讓他感知到自己的與眾不同。不排除有些自戀的男生無意間對上兩眼,就覺得你已愛他兩年,但對多數正常人來說,收到訊息,是展開交往的必要步驟。

假如有男生表露出積極的姿態,而你既不討厭也不喜歡,也不用先一票否決,相處看看。不想獨處的,找共同的朋友作陪;不介意二人世界的,設定一些明確不可以的界限,然後在允許的框架內盡可能自由開放。給對方機會,也是給自己可能。

§

我見過太多性格溫和品行不凡的女生,著了純愛文藝作品的道,永遠抱定「既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的期待,不肯分寸忍讓,不願絲毫妥協,結果從「原來你也在這裡」,蹉跎成「你死哪兒去了」。

雖然把婚戀比作市場顯得功利冷漠,但現實是,對想要尋求戀愛和婚姻的人來說,每個人都要面對機會成本的波動。隨著時日推移,哪怕自身條件再優越,可選範圍也會逐步縮小。

我曾經和另一個公眾號一起,組織過一次涵蓋八十萬人的線上相親活動。原本以為,這樣的基數,足以克服相親裡女多男少的窘境。可結果似乎證明了,規模再大,也無法改變相親對女生過於殘酷的事實。

同等條件下,優秀的女生數量遠勝於男生,這本就限制了女生的選擇,而家庭壓力、婚育生理等外部因素,又不斷催逼女生儘早解決。兩者疊加,就會造成不願遷就的女生,從心高氣傲,熬成曲高和寡。越是不願妥協,越是進退維谷。

需要強調的是,我並不是要求女生俯身將就,也不是宣揚獨身有罪。如果堅定單身,同樣值得祝福。怕就怕,早先因為自視甚高,鐵板一塊地冷臉拒絕,回頭又苦於孑然一身,淒惻神傷、自艾自憐。

愛情應該是信念,而非怨念。所謂信念,當然囊括了依然故我,同樣也包含胸懷廣闊:相信愛情會祝福有緣人,相信美好會遇到慧眼。如果對愛情有渴望,又深感自己很好,在等待發現之前,不如先做些努力,讓別人看到。

本文出自《成大事者,都敢對自己下狠手》遠流出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NOWnews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