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米飯派,還是麵食派呢?我發現我是那種如果有飯,就不太會選麵的人。日本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拉麵,旅人來玩時,總會要吃上幾回。住在東京的我,卻可能一個月也不會走進拉麵店一回。每個月吃到義大利麵的頻率,或許還比拉麵多一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偶爾還是會升起想吃碗拉麵的情緒。多半是在寒冷的隆冬季節,因為渴望一碗熱呼呼的湯麵暖身之際。但大多數的拉麵湯頭都過鹹,其實也不是所有店家的湯都可以大口下肚。
日本除了拉麵以外的麵類,當屬烏龍麵和蕎麥麵最多。這兩種麵的湯汁其實也挺鹹的,尤其蕎麥麵湯以醬油為底,身邊認識有很多台灣人並不喜歡。沒湯汁的麵,東京這兩年以沾麵(つけ麺)油拌麵(油そば)為主流。我偶爾會吃一下,但說真的,私心以為口味怎麼樣也比不上台灣的拌麵。
去韓國旅遊幾次,在那裡吃過幾次湯麵,反而覺得韓國的麵類,比較合台灣人的口味一點。沒有特別研究過韓國飲食,但我猜想韓國鄰近中國北方,受到華北麵類飲食習慣的影響肯定至深。而在台灣這個移民社會的飲食文化中,同樣也有來自華北麵食的直接輸入。像是在台灣也能吃到的刀削麵和麵疙瘩,在韓國見到的機率,感覺比現在的台灣還高。
小時候接觸眷村飲食文化,對於中國北方這種刀削麵和麵疙撘都不陌生。反而長大以後少吃了,現在住在東京,能吃到的機會更少,或者該說也沒有特地想去吃的氣氛。
幾年前,跟朋友去首爾旅遊,朋友帶我去吃一間說當地很有名的麵店。講了一個麵類的名字,我沒特別記住,也沒事先上網做功課,反正覺得朋友說好吃的話,就值得一吃。進了麵店,東西上來時,我一吃才發現,這不就就是我們說的麵疙瘩嗎?頓時,童年時代,我媽經常親手做麵疙瘩給全家吃的畫面,竟都隨著湯氣,一股腦兒的飄回來了。
這幾天,人在濟州島,來到一間藏在東門傳統市場巷子裡的刀削麵店,名為「胡同食堂」。食堂店址實在隱密,就算開手機地圖導航,也得花一番功夫才找得到入口。店面低調至極,又沒有漢字,即使站在店門前,仍會有一剎那懷疑是不是正解。
所幸是確認無誤地踏進店裡了。點招牌的刀削麵,在一盤盤泡菜豆芽等小菜揭開序幕後,一大碗熱騰騰的湯麵終於上桌。彈牙的麵條,越嚼越過癮。最特別的是濃厚的湯頭,帶著一點芝麻糊的風味,是我吃過最特別的刀削麵味道。
拜訪「胡同食堂」之際,完全沒有其他外地觀光客,店裡全是跟老闆娘閒話家常的在地居民,流淌著日常自在的氣氛。阿珠媽(阿姨)不會外語,但一點也沒所謂,因為她們有著濟州島民好客的熱情,始終能用笑顏來跨越語言的藩籬。
阿珠媽一會兒怕我吃麵感覺悶熱了,就趕緊過來打開我身後的吊扇;一會兒又見我小菜吃完了,馬上來添菜,目光透露著一種像怕兒子沒吃飽的擔心。最後吃完了付錢時,終於開口問我覺得喜歡嗎?好不好吃?我點頭說好,她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都步出店家好幾步了,還能聽到她宏亮的聲音道謝和道別。
旅途中,找到一間這樣的在地小店,看似極為普通的小食堂,卻是比什麼顯眼的觀光大景點,都更能夠接地氣的據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雖然是米飯派的人,仍願意為了在異鄉回味遙遠的飲食經驗,為了這樣一間平凡卻實在的小店,特地去吃上幾碗麵。
PS. 胡同食堂(골목식당)店址:63-9, Jungang-ro, Jeju-si, Jeju-do/[KakaoMap] http://dmaps.kr/2pk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