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不要像你不喜歡的人那樣生活

采實文化-2017-09-28 08:00:00
文/慕顏歌 圖/Shutterstock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必須在適當的時候講道理,

在適當的時候做出反擊。

你有沒有試過期待後失望,再期待、又失望……之後,就不再那麼期待,也不再那麼失望了?於是你終於知道了,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沒有羈絆就不會受傷。但是,事情往往不按著我們的預想發展,因為人的本能有著極強的慣性。

生命已是苦難,你為什麼還要把日子過得難上加難?也許有人說,我也不想這樣過日子,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把日子過成了這個樣子。這是因為當我們的本能反應模式發生問題時,就會用自己不喜歡的方式,把生活過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我將這樣的本能反應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粗暴的直接反應,姑且稱之為感性本能;一種是「總是想太多」的理性反應,又稱為理性本能。很多時候,我們用的是感性本能,但這個本能過於機械化,並不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所以,當我們沒有馴化好感性本能時,我們會衝動;沒有馴化好理性本能時,我們會用委曲求全的方式,過著天天失望的生活。

比如,一條蜈蚣蜇了我,我打死了牠。對牠來說,我是力量較強者。如果有人踩了我一腳,我會很生氣,但頂多嘴上罵罵:「你是怎麼走路的,眼睛長在頭頂上啊?」透過比較我們不難發現:蜈蚣,力量較弱者,我不怕,所以可以直截就打死牠,以洩我被蜇之恨;踩我一腳的人,力量與我差不多,我沒有戰勝對方的把握,所以只能抱怨,不敢輕易攻擊。

若我不幸遇上一個持刀的人,一個力量更強的傢伙,我知道自己無法與他對抗,我若輕舉妄動的話,輕則受傷,重則丟了小命,所以,我得想辦法化解這個危機,甚至我會問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事,以至於他要如此攻擊我。如果這個原因是我能理解的,我會跟他解釋誤會;如果這個原因不是誤會,我可能會和他商量怎樣彌補過失……

從我對弱者和強者的不同態度裡,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欺善怕惡」的人。這種欺善怕惡是一種良好的本能,它會讓我們在極端情況下迅速做出正確的行為判斷。我們不喜歡那些挑釁我們、令我們不愉快的弱者,會採取省事省心的處理方式,不用講什麼道理;面對我們根本無力對抗的強者,我們會努力化解危機,一切以滿足對方的需求為前提,也不用講道理,這樣省心。

但在這個「軟硬」之間,還有一個中間地帶是既不省事也不省心的,那就是力量和我們差不多的人。這時,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講道理,極少數的時候則需要反擊。

比如,一個長期遭受家暴的人,如果不敢正當防衛,就會一輩子深陷暴力傷害。如果被害者反擊個一次兩次都沒有效果,我建議最好的方法是求助法律或者離開對方。但是多數人選擇互暴粗口。在這個中間地帶裡,你我相互依賴,所以不能離開。你我的力量並無大的差異,誰都沒有能力占據絕對優勢,所以我們互相攻擊,從此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如果你攻擊的都是比自己弱的人,你只是欺善怕惡,這樣你還會覺得攻擊是理所當然的嗎?你生氣的是,雖然你攻擊的是比你弱小的人,但你也得到了同等程度的反擊,受到了同等程度的傷害。所以你不甘心,又繼續攻擊,想以暴制暴,於是你的世界都處於攻擊與反擊。

你的以暴制暴不能解決問題,這個方式用在與你能力差不多的人身上沒有作用,因為他們有能力反擊,不一定贏你,卻足以讓你受傷。你們相互傷害,唯一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要避免這種後果是主動停止傷害,別人就不會再攻擊你。

我看過一個有內涵的策略遊戲。

在這個遊戲裡, A 、 B 、 C 三人必須決鬥,三人分別站在邊長為一公尺的正三角形的頂點上,每人手裡拿著一把裝有一發子彈的槍,每個人都是神槍手。三人同時開槍,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人,請問你要怎麼做,才能保證自己可以存活下來?

比如: A 和 B 都打 C ,但如此一來, C 必然反擊 A 和 B ,無論是誰,都只有一半的存活機會。

也許你還在想其他可行性策略,但正確的答案是,迅速放下槍。比如我是 A ,我放下了槍,我便不會對 B 和 C 造成傷害,能傷害他們的是有槍的人,所以他們要防備另一個人,而我則安然無恙。前提是我得主動放下槍。

我們想要不受傷,聰明的辦法是主動放棄攻擊。別人覺得你無害,就不會害你。這也是善良的人更容易被信任的原因。有意識地主動停止攻擊或進行本能性自衛反擊,來終止那個相互傷害的惡性循環。聰明的方法是建立對自身價值的正確認知,只有當自己特別認可自己時,我們才不會因為他人片面的判斷而懷疑自己的價值,不再因為一些無意識的自衛性反擊,傷害了他人而招致他人的傷害。

在人際關係方面,我們可以先以德報德,再慢慢地過渡到以直報怨,最後做到以德報怨。理解了整個世界的你,會擁有堅不可摧的強大內心,從此自帶光環,讓感知到你善意的人,湧到你身邊來,把更多的善意回報給你。

本文出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采實文化出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