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大概是一個最愛替男生冠上什麼什麼「男子」的民族。印象所及,從最早愛吃甜食的「甘黨男子」開始,緊接著就有每天上班會為自己做便當的「便當男子」,還有講究環保自己的「水壺男子」,到後來蔚為風潮,用來形容個性和情感態度的「草食系男子」與「肉食系男子」,接著又有描述長相的「鹽系男子」和「醬油系男子」⋯⋯等等,族繁不及備載。講究分門別類這件事,魔鬼碰到日本人都要舉白旗。
「到底為什麼你們那麼愛替男生分類呢?」某一天,我曾問日本好友川口小姐。
她正喝完一罐飲料,在丟棄空瓶前,先把瓶蓋先投到一個垃圾桶,然後又把瓶身標籤從寶特瓶上拆掉,再分別將標籤跟瓶子,丟進另外兩個資源回收桶裡。我以為她沒聽見我的問話呢,正想重複一次時,她終於開口。
「一種把男人當作垃圾分類的概念。」她冷冷的回覆。
現場頓時陷入一片死寂。我忘了她不久前才被男友給甩了。
追根究底,我想主要是因為從以前開始,日本社會對於男女性別的角色分野,始終很涇渭分明。男主外女主內,各自該是什麼角色、該做什麼打扮,甚至該去哪些地方,比如女生們不去車站內的牛丼店,男生們不一起去甜點店,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男女的嗜好和興趣,大家總存在著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於是自然而然的,就會抱著一種「社會性別」的刻板印象,去定義男生和女生。
而比起女生來說,大家似乎又對男人該有的模樣,有著更呆板的認知。可能是過去的人都認為,日本男人只會工作,為了養家而努力賺錢,不懂得講究與享受生活。漸漸的,男人這個族群,就像被抹去了性格似的,單調乏味。
然而,這幾年社會風氣改變,當現代的日本男人顛覆過往的形象時,對大眾來說(特別是從女性的視角看來)就變得新鮮有趣了。再遇上熱愛「整理術」的日本人,當然就忍不住得把這些男生給歸類貼標籤。
近來聽到最新的「○○男子」名詞是「裁縫男子」。例如當紅的新生代演員菅田將暉就曾公開表示,他非常熱中於裁縫這件事,很著迷製作手工藝品。此話一出,頓時被媒體封為「裁縫男子」的代表人物。富士電視台的晨間新聞,曾在街上對女生詢問是否認同裁縫男子做出問券調查,結果有79%都認同,覺得男生如果會用縫紉機很酷,或者會手縫衣服也很萌。但也有21%的人說,看見男生裁縫會有違和感,不太舒服。
沒想到這一項民調在網路上討論起來,變成兩方人士的辯論,同時還延燒成另一個話題。有不少人認為富士電視台本身做這個民調的題目,就是很沒水準。因為從以前到現在,男性裁縫師就很多,問這種認同不認同的題目,不是很失禮嗎?而且男生喜歡裁縫,礙到誰了?需要誰來認同才行嗎?
端看這些網路上的反擊便知,縱使如日本,過去對男女性別定義算是很僵化的國度,如今也漸漸在改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反觀台灣,這一點倒是很值得我們驕傲的吧。或許我們還有很多事情比不上日本,不過至少在性別平權這部分比日本來得先進,也總算是超英趕美了。
張維中。東京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