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老是犧牲並不能換來你要的愛?

海苔熊-2017-01-03 08:00:00
「他們都說我很傻,為了一個男人做這麼多不值得。不過,我覺得愛一個人本來就要互相,不要去計較比較好。畢竟越計較,越辛酸……」她嘴裡雖然說不要計較,表情卻透露出一絲絲的落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初,她為了他辭掉原先工作,到台南重新找一份新的,男友卻仍然每天晚歸。其實兩人已經越來越遠,但她還是不斷地說服自己:至少他有回來睡。甚至連在吃飯的時候對方一邊講電話、約會約到一半公司找他就立刻回去,她都能合理化:那是因為他想給她一個家,所以很拚命的把時間賣給工作。

直到那天,她在手機裡看到他和另一個女人去泡湯的照片,她才去找他問清楚。沒想到他卻說,在這段關係裡他一直感到壓力很大,早就想分開!

等等,真正壓力大的是誰?她忍這麼久都沒吭聲了,為什麼卻換來這個結果?

為什麼我們會為他犧牲?

其實,這涉及「從一個人到兩個人」的動機改變。當兩個人關係越靠近的時候,為了維繫這段關係、或是以感情作為第一優先考量,我們通常會做出一些妥協、忍耐或犧牲──儘管這樣的行為可能會讓你覺得不舒服,或是受委屈。更精確的說,你不是為他而忍,而是「為愛而忍」。

等等,你這不是跟沒講一樣嗎?我當然知道是因為愛阿(韋禮安:一切都是因為愛~)!沒錯,但你可以反過來想想,如果比較愛的人比較會忍,那麼這段關係如果「都是你在忍」,這又代表什麼意思?

研究發現,當你對這段關係承諾(commitment)越高的時候(想要長久在一起、希望有未來等等),你越容易做出犧牲的行為(sacrifice)。換句話說,如果一直都是你在讓、你在忍,那麼其中一種可能是「你比他更希望」這段關係更能維繫下去。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你之所以覺得都是自己在忍、而且忍得很辛苦,是因為你都沒有好好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說了,真的比較好嗎?

其實,忍越多不一定越好,而是要看你「怎麼忍」。一項研究追蹤了80對情侶3個月,每天請他們記錄犧牲行為與關係狀態,結果發現那些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的人,明明忍得很累、但卻壓抑自己的情緒(suppression of emotions)沒和對方溝通,他們在這段關係中的不滿意度反而最高。當初明明是相忍為愛,卻越忍越不愛。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你在一段關係裡試著壓抑自己的情緒時,也就無形之間拉開了你和對方的距離。

另一件更可怕的事是,該研究也發現,當你犧牲(卻不說)的時候,對方其實是「察覺得到」的,而這種犧牲不但沒有辦法幫助關係,還會讓兩個人都受苦。在他們的追蹤中發現,你怕講了會傷感情,殊不知,不講反而才是最傷感情的。

當然,或許在我們的文化中,「忍耐」有它重要的意義。一些研究發現,如果你能同理他的狀況,或是因為感謝他的恩情而做出一些犧牲,整體上來說還是對感情有幫助的,在夫妻關係中更是如此。總而言之,小忍可以不說,當但如果這是你很在意的事情,積越久不但內傷自己,也傷害關係。

如果,這已經不是你第一次在感情裡面扮演苦命女的角色,你也可以想想,是什麼讓你總是做這樣的選擇?是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還是擔心被拋棄?而這樣充滿擔憂的關係,真的是你要的嗎?

海苔熊

延伸閱讀

Impett, E. A., Kogan, A., English, T., John, O., Oveis, C., Gordon, A. M., & Keltner, D. (2012). Suppression sours sacrifice emotional and relational costs of suppressing emotion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8(6), 707-720.

Rusbult, C. E., Olsen, N., Davis, J. L., & Hannon, P. A. (2004). Commitment and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mechanisms. Close relationships: Key readings, 287-303.

VanLange, P. A. M., Rusbult, C. E., Drigotas, S. M., Arriaga, X. B., Witcher, B. S., & Cox, C. L. (1997). Willingness to sacrifice in clos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2(6), 1373-1395.

Wieselquist, J., Rusbult, C. E., Foster, C. A., & Agnew, C. R. (1999). Commitment, pro-relationship behavior, and trust in clos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5), 942.

利翠珊. (2012). 夫妻關係間的忍與婚姻滿意度之關連. [Ren (Forbearance) in Couple Relationship and how it is Related to Marital Satisfaction].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5(3), 447-475.

利翠珊, & 蕭英玲. (2008). 華人婚姻品質的維繫:衝突與忍讓的中介效果. [Maintaining Quality of Marriag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onflict and Ren (Tolerance) for Taiwanese Married Couples]. 本土心理學研究(29), 77-116.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更多本周HOT ISSUE女人!妳到底在忍什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