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直都無法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二魚文化-2016-02-17 08:00:00
文/海苔熊「有一天你會發現,真正能夠解開自己身上詛咒的人,只有自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書店的黛安娜》

你是下面這9種人的其中一種嗎?●討厭自己的名字或是父母。
●小時候曾經有一個「發誓要一輩子」的好朋友,後來卻因為誤會而決裂。
●國高中的時候,曾經羨慕崇拜班上的某個人,想要變得跟他一樣。
●身邊總是有很多朋友,但卻沒有辦法跟一個人建立親近的關係。
●總是被「與自己差異很大」的人吸引,但在一起之後又發現那些他當初吸引自己的部分,同時也是自己討厭的部分。
●總是試圖回應別人的期待,甚至到「失去自己」的狀態。
●曾經說過:「他以前(或是外表看起來)雖然很愛玩,不過他現在改很多了。至少他現在對我很專情⋯⋯」之類的話。
●對自己沒有自信,又不善表達,可是內心卻充滿無限小劇場,腦袋裡面的話說出來之前,總是要經過多段「濾水器」,所以很多時候乾脆就不講,沒想到最後變得很委屈。
●長期以來不喜歡自己身上某個核心的特質,可是當你越想丟掉,會發現它越是「黏」在自己的生命裡。

給總是不被期待的「人生失敗」組如果你是上面9種人之一,或許《書店的黛安娜》會改變一些你對自己的看法。一開始從編輯手上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想:「媽啊,這種書名,我經過書店的時候一定完全無法進入我的注意力範圍,就算擺在書架上,大概一輩子也不會注意到吧?」可是當我一邊倒抽好幾口氣一邊一口氣把它看完的時候(突然覺得我氣真多),才發現「不起眼」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個很特別的情結。

「我大概永遠只能當別人生命當中的配角吧?那些外貌出眾的、家世背景好的、功課或事業表現佳的從來都輪不到我。唉,我注定只能當人生失敗組了⋯⋯」我記得有個朋友Nora曾經把這樣的抱怨掛在嘴邊,但其實她不知道的是,她口中的那些人生勝利組,其中有不少也羨慕她生活的自由自在與無拘無束。你生命裡,也有某種詛咒嗎?

我們似乎活在一個永遠覺得「別人比較好」的世界,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被討厭,只好壓抑著自己的心痛;經常看見自己的缺點,抱怨著父母帶給自己的傷,看著別人一直在前進,自己卻在同樣的議題裡面繞圈子。就像這本書的主角黛安娜,討厭自己奇怪的名字、討厭在聲色場所工作的母親、討厭自己金色的頭髮、討厭自己沒有辦法像好友彩子一樣,擁有一個完整而美好的家庭。也像這本書的「配角」彩子,討厭自己過於平凡的名字、討厭管東管西的雙親、討厭自己庸俗的外貌、討厭自己沒有辦法像好友黛安娜一樣,擁有獨立、為自己做點什麼的勇氣。發現了嗎,其實從頭到尾她們兩個人擔憂的都是同一件事:「為什麼我沒有辦法變成那個,我想要的樣子?為什麼的人生要遭遇到這些、背負這些過去?為什麼我沒有辦法像別人一樣幸運?」可是很多時候,那些自己視為「生命詛咒」的東西,往往也是別人羨慕的東西。如果從敘事治療的觀點,那些你所以為的黑暗的經歷,必然也淬煉出你獨特的勇氣。那些不好裡面,也藏著某一種「好」我記得有幾次的工作坊,我請大家分享聆聽彼此生命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結果不論他們分享的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會有類似的感受:

●「我從來不知道,自己覺得沒什麼的事情,竟然在別人的眼裡,看起來是這麼的珍貴。」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悲慘的、沒用的、可有可無的,可是當我發現有一個人這麼認真的在聽我的故事的時候,才漸漸的感覺到,原來自己曾經走過的這些路,是這麼的有韌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先我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但我從對方的回饋當中才發現,來真正困住我的並不是那些不好本身,可是我沒有能夠看見,這些不好裡面,也藏著某一種好。」如果從榮格心理學的觀點來說,真正值得追求的人生並不是「完美」的,而是「完整」的。既然要完整,就是必會包含勇敢與懦弱、順從與反抗、努力與懶散、獨立與依賴、放縱與壓抑、完美與不完美、為自己出征與自困裹足不前等等。有些時候,我們就是需要一個人幫我們看見,自己雖然背負某種詛咒,但是同時也有解開詛咒的能力。《書店的黛安娜》雖然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也沒有吸引人的愛恨交織、更缺乏一個會讓人注意到的書名,可是書裡面的兩個女孩,個性迥異,互相羨慕,又互為彼此的光明與陰影。在這樣鮮明的對比之下,或許你也可以看到,自己生命當中的兩極。我們都是彼此生命中的主角。或許有一天,一直以為自己總是在扮演別人生命當中配角的你,會翩然想起,曾經有那麼一個人,也把你當作他生命中的主角,互相完整,互相擁抱。

《書店的黛安娜》二魚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