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師:感情要幸福,要學會從習慣洞察人心!12大指標檢視「分手指數」

▲12大指標檢視「分手指數」。(圖/Shutterstock)
姊妹淘-2020-06-01 08:00:34
有些當事人來諮商時,會困惑的問我:為什麼自己總是碰到走不過去的「感情關卡」,或老是出現相同的感情困擾?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說,這表示你可能忽略親密關係中的重要訊息。感情運好不好,其實和運氣無關,而是跟你了不了解自己跟情人,懂不懂得維繫感情的技巧有關,不同的愛情價值觀,會導致不同愛情的結果和挫折。不管你現在幾歲,談過幾場戀愛,有沒有結婚,如果期望感情幸福順利,就要懂得從習慣洞察人心,才能和情人建立長久良好的關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愛情的旅途上,不同時期,不同狀況,需要掌握不同的心理需求。譬如說,追求情人,要知己知彼了解雙方成長經驗;贏得好感,要投其所好,知道對方的興趣喜好;經營感情,要了解性格差異穩定關係,要滿足彼此感情需求化解衝突,要安撫對方情緒,知道對方在意什麼;挑動情慾,要懂性心理和平分手,要明白防衛機制;幾乎所有的感情議題,都和洞察人心息息相關。

追尋愛情的歷程中,難免會出現狀況,重要的是,感情受傷後要好好撫慰自我的心靈,重新調整愛人的方式;受傷之後若把互動的重心都放在偵測對方的態度,以及自我保護上面,就不會有多餘的心力體會雙方交流時的感覺、了解對方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感受。當愛的流動受到阻礙,自然會不斷重複相同的困境。

身為諮商心理師,我深深覺得,如果可以培養「家庭習慣的敏感度」適時觀察「夫妻互動習慣、親子互動習慣、手足相處習慣的品質」,同時評估「溝通習慣、任務分配習慣、需求滿足習慣」,就會知道如何「讓斷裂的家庭關係活絡起來」,會對諮商歷程產生微妙顯著的正向影響。在從習慣洞察人心書中,我根據理論與實務經驗,整理了從「家庭習慣」來理解自己與別人,例如:從排行看人格特質、從人際與情緒習慣洞察人心、從床舖習慣看性愛滿意度。追溯「家庭習慣的養成歷程」,可以從核心深入了解我們在乎的人,而不會做出帶有偏見的結論。

洞察人心不只是消極的趨吉避凶,而是積極的看懂對方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轉折,書中深入淺出從戀愛對象看內在需求、從寵物洞察心理需求、從飲食習慣看心理需求,輕輕鬆鬆就能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找對方法跟對方建立關係。幾乎所有的感情議題,都和心理需求與溝通技巧息息相關,對自己越了解走得越輕鬆,對情人越了解走得越順利。很多情侶都想知道:自己會不會跟情人分手?不妨提起筆來做做下面這個測驗,請根據真實感覺和情況做答,相信可以得到一些啟示喔。

※12大指標檢視「分手指數」

(1)很少跟情人分享心情,或互相交流。

□ 是 □ 不是

(2)雙方投入感情的程度不同。

□ 是 □ 不是

(3)兩個人的年齡差距很大。

□ 是 □ 不是

(4)對未來的企圖心,兩個人的看法有很大的差異。

□ 是 □ 不是

(5)週遭朋友都覺得你和情人的「外表吸引力」相差很遠。

□ 是 □ 不是

(6)和情人相隔兩地,屬於遠距愛情。

□ 是 □ 不是

(7)兩個人中,有一方的家人反對你們交往。

□ 是 □ 不是

(8)彼此的價值觀、生活習慣都不一樣。

□ 是 □ 不是

(9)常會因為個性不合而吵架。

□ 是 □ 不是

(10)獨立性強,很少會依賴對方

□ 是 □ 不是

(11)自己或對方,很容易就能夠找到其他更好的戀愛人選。

□ 是 □ 不是

(12)曾經和情人發生過性愛關係。

□ 是 □ 不是

上面這十二個「分手指標」,如果回答「是」越多,就表示「導致分手的因素」越多,因為一段感情的維繫,若雙方「相似性」越多,「付出程度」越相當,就越容易繼續相處。所以,想要增加感情的厚度,降低分手的風險,雙方就要一起努力增加感情互動的「回饋度」、「滿意度」和「承諾度」,才能長長久久。

文/林萃芬

本文出自《從習慣洞察人心》時報出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調中心

  • 網友呼籲修法,「虐童致死者唯一死刑」」,你支持嗎?

    支持,虐童致死唯一死刑,才能有效嚇阻。
    反對,威權時代才有唯一死刑,法治國家還是應讓法官有量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