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太大造成「假性失眠」?鄧惠文:「耍廢」是在保護你的內在!

▲鄧惠文醫師在今(25日)《鄧一個人咖啡》的直播中,跟大家分享「面對疫情之下所產生的慢性壓力」到底該如何去面對?(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畫面)
姊妹淘-2021-06-26 03:26:25
居家防疫的這段期間,所有生活都被迫只能在家裡這個有限的空間中進行,不管是工作還是休閒娛樂,沒辦法跟未同住在一起的家人朋友們聚會閒聊,這樣長期與外界的隔絕狀態,是不是讓你覺得生活沒有動力,每天都累積了好多壓力卻無處釋放?鄧惠文醫師在今(25日)《鄧一個人咖啡》的直播中,與大家分享「面對疫情之下所產生的慢性壓力」到底該如何去面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鄧惠文醫師請大家做「自我檢測」,照顧自己的心靈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觀察」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心情、身體變化,人生有一些機會讓我們面對生命的脆弱,會讓我們更踏實、更珍惜我們擁有的。但如果太過度,甚至是造成身體上的緊繃、不舒服,就是「焦慮」的狀態。但所謂的焦慮並不是說「你不對」,只是在面對壓力時,身體的自律神經產生了因應的變化,所以發現自己有這樣的狀況時,你可以去注意身體的變化。

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人無法跟家人及朋友見面,少了以往親密的互動,開始會產生寂寞、憂鬱的感覺。鄧醫師提醒,其實在這種獨處、壓力之下,是認識自己的好時機,平時我們認識的只是自己的一部分,現在這個階段也許你的人生價值觀會受到挑戰,但你會發現原來你有一些內在很深層的觀念甚至是個性,平常都沒有機會去碰觸到,可以藉此去認識。

▲在獨處、壓力之下,是認識自己的好時機。(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畫面)
面對疫情,一個人的空間可以怎麼樣打造?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在家沒有自己的房間所以連帶著沒有個人空間,要在家弄出一個房間確實不簡單,但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就容易一點,你會開始有心靈空間的感覺,到那邊就會有一種「儀式性」,如果你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心情就會很難安定下來。當你到很寂寞、很焦慮時,要透過「想法」去改變其實很難,鄧醫師推薦大家,可以透過做一些身體的伸展,調適你的呼吸,某一些伸展的動作是可以改變「腦波」,讓自己放鬆。

鄧醫師也分享哲學家阿蘭的《論幸福》著作,裡頭提到,當你的心情很煩亂時,最忌諱跟自己說「我一定有什麼沒想通的」「我要改變自己的想法」,這些都緩不濟急,只會讓你更有挫折感。當你的心裡有一場風暴時,你可以試著站「旁邊」一點去觀看,告訴自己現在要做的就是「承受」、「不要急」,不要急著要去思考,你需要的只是「身體的放鬆」。

如果大家出現輕微負面的症狀時,不要逃避,找一些讓自己有「意義感」的事情,往內看去肯定一些寂寞、空虛,它都是有存在價值的。鄧醫師也說到,「耍廢」是現代人失去的功能,如果你平時壓力很大,現在會想耍廢,那是好事,是你在保護自我內在。

很多人從小被灌輸「超我」的概念,你每天都會督促自己要有用,但現在這個時機,我們要感覺的是「being」,不一定要「doing」,可以認識自己的內在、感受自己的存在,不一定要努力幹活。

▲你能管的只有你「自己的位置」,剩下的就是「放鬆」。(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畫面)
很多人對於疫情的不穩定性感到擔憂,會開始出現寫遺書、分配財產、交代後事的念頭,但總覺得家人不願意面對。鄧醫師認為,想把自己的事交代好是好的,如果你不斷想去跟家人談論這件事,家人都不願聽的話,你可以去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控制感跟責任感太強」?強到家人覺得已經不受控,所以選擇去逃避,要記得,你能管的只有你「自己的位置」,剩下的就是「放鬆」

很多網友反應,最近失眠的狀況很嚴重到底該怎麼辦?鄧醫師建議,不要自己嚇自己,你不一定真的是失眠症,因為最近集體壓力很大,也許你只是對外在的氣氛敏感或是內在覺得悶。她提醒大家可以觀察幾項事情:

第一,是不是運動量減少了?

第二,咖啡因是不是攝取過多?

第三,睡前不要看新聞或是會擾動你心情的東西,如果看螢幕的時間增加,其實會影響到睡眠。

鄧醫師分享自身為例,希望大家不要害怕自己失眠,很多外在的因素都是導致睡不好的原因,「並非」真的有失眠症,把自己睡前的儀式做好,試著想些會讓你愉悅的事情,讓自己好好放鬆,或是試著冥想,跟自己聊聊「這一天自己過得怎麼樣」,這些都是能夠幫助睡眠的事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你是因為好不容易到睡前才有時間而捨不得睡覺的話,這就是一個訊號,告訴你白天要創造出比較多的獨處時間給自己,才能有效克服睡前種種的依依不捨。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