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家人以我們為榮,為我們驕傲,
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放心,知道我們在外面一切安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朱記餡餅」曾經拍過一個微電影廣告,才短短兩分鐘的長度,居然讓我看得淚流滿面。故事描述一位剛入社會的年輕人的第一份工作:在劇組裡擔任打雜的製片助理。他騎著堆滿便當的機車,整天聽導演的使喚,每天累得倒在沙發上就睡著,帳戶還是每月透支。有天,他夢見母親來看他,給他煮水餃。他和母親有說有笑,頓時醒來,發現還是自己一個人,看著桌上還未沖水的泡麵。
這時他拿起手機,看著母親之前給他錄的影片,叮囑他在外工作,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隨著母親的聲音,年輕人走進廚房,給自己煮了一碗水餃,一邊吃著,一邊反覆看那段影片,含著淚說:「我有好好照顧自己喔,妳不用擔心。」
我們這時才知道,這位母親已經離開人世,她為兒子錄的這段影片是年輕人在異鄉的唯一思念。
是不是很大顆的洋蔥?
這支廣告所描述的心酸,相信許多人都能體會。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家鄉北漂奮鬥,和家人相聚時間越來越短。要怎麼做,才能維繫和父母的感情呢?
雖然現在人人都有手機,視訊聊天也很方便,但很多時候,你可能拿起電話又會放下,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好像一旦接通了電話,又要被父母詢問各種問題:工作怎麼樣?有好好吃飯嗎?你怎麼瘦了?有對象了沒……
光是想到這些問題,就覺得需要做一個足夠的心理準備,才能拿起電話撥通號碼。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回到家更要深吸一口氣,然後邁進家門,迎接家人的十萬個問題……
坦白說,我在這方面做得也不夠好,很感謝我父母的善解人意,而太太也給我很多的幫助。
英文中有句話 No news is good news,意思是「沒事就是好事」,但並不是事事如此。和父母維繫感情,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一個常態或固定溝通的關係。
雖然我們感覺家總在那兒,每次打電話,父母也好像沒有變,好像都是在老家固定地生活,但其實我們和父母都在不斷地改變。工作和生活讓我們不斷發生變化,父母也是一樣。很多朋友和我說,當他們意識到要和家人經常保持聯繫時,就是上一次回到家,突然發現父母駝背了、走路變慢了,或是生病了。
希望我們都能早點意識到,當我們離開家的那一刻,和家人的關係就無可回轉地發生改變。我們要接受這個改變,並且珍惜每一次和家人溝通時的彼此分享。
我的二阿姨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我的外公、外婆和我父母住在紐約,有二十幾年沒回台灣了。二阿姨住在台灣,她每週會固定時間(紐約時間週六晚上)打電話給我外婆,至少半個小時。
雖然外婆已經行動不便,但每到週六晚上,她一定會提前梳洗準備好,坐在電話旁邊等待電話鈴聲響起。
如果我們也能定期地給父母打電話,想像一下,父母親坐在電話旁邊,期待鈴聲響起,那是多麼動人的畫面。
當然了,父母也要面子,往往電話接通時,都會沒好氣地說:「幹麼?怎麼啦?終於想到我們啦……」我們要聽懂那些氣話,看懂那是保護色,其實他們是在撒嬌。
還有個建議,這也是個溝通技巧:你可以想一個小問題,把它變成A或B的選項,向他們徵求建議。
比如:我想穿這件或那件衣服去參加聚會,但不知道選哪一件,你覺得呢?或者哪一個牌子的水餃比較好吃……雖然聽起來是無關緊要的問題,但這個技巧的重點在於,如果你問的是你真正需要認真思考、會影響生活的事情,多數時候你心裡其實是有答案的。如果父母給你講一大堆大道理,那很容易讓大家都情緒化。所以,用個無關緊要的小問題開始會比較好。
人都喜歡為關心的人回答問題、提供建議,所以,問些小問題,讓父母覺得他們幫助了你,這就是很好的溝通橋梁。特別是如果你能一週溝通一次,光是討論這一週的事,就有很多可以說的了。
我太太在這方面做得也很好,基本上每週日都會撥個 FaceTime 到紐約家,讓爺爺奶奶看一下千川,光是看到小孩他們就很開心了。
我剛上大學時,學校曾經給新生家長寄一封信,其中寫道:「你的孩子即將開啟一個非常精彩的歷險,過程中他會有很多改變,或許讓你一時無法適應,你可能發現原本一心要當醫生的孩子,下一次回家時竟然染了頭髮、滿嘴都是舞台劇台詞。這時,我們希望你知道,人本來就是不斷地在探索、在修正,你只能相信孩子們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好,你也只能相信他們希望讓你為他們感到驕傲。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一起聯手成為他們的後盾,讓他們能夠安心來探索,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
我很喜歡這一句:「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一起聯手成為他們的後盾。」
俗話說,天下父母心,我相信也有天下子女心。我們都希望家人以我們為榮,為我們驕傲。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放心,知道我們在外面一切安好。希望我們都可以和身邊關心我們的人保持聯絡,維持該有的親情和關懷。
還有,如果你隻身在外,請聽媽媽的話,好好照顧自己。
本文出自《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三采文化出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