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註冊組長Adair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以為只有藝術家才會這樣,梵谷之類的。
去世後才第二或第三天,他就拉開他與其他藝人的魅力差距,但我不喜歡消費新鮮的死亡或意外,所以這篇文章直到今天才貼出。
我太太說他人緣好像很棒,我說我相信,但那不是主要的原因。小鬼並不是我特別會去追蹤的藝人,但各位平心而論,他去世那幾天,給台灣帶來的集體心理搖晃與解離,和其他藝人死訊截然不同。
當誰誰誰去世了,社會上觀感的是「可惜」、「好奇死因」、「生前成就」,焦點在那位名人身上,最後的悼念會隨著蓋棺論定,人都燒了葬了也沒什麼好說的;但小鬼去世最大不同之處,在於讓許多人反向思考到自己身上。
「要注意身體啊,我為什麼要這麼操勞。」
「從現在開始,我要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要愛,就不要遲疑。」
工作室那幾天竟然有人來找我,說他們家集體憂鬱,因為小鬼去世。
「可以問一下嗎?」我說:「根據我們剛剛的聊天內容,你們家根本不覺得他是個藝人啊。」
「他比較像是…很出色又很努力的一般人。」這個年過30的大男生說:「我覺得我和他很像。喔,然後我這樣跟我爸說,我爸也說,他年輕的時候很像小鬼。」
跟你、跟我跟他都很像的一個人?喔我懂了。
【阿尼瑪斯】
榮格最有名的論點之一,就是阿尼瑪(Anima)和阿尼瑪斯(Animus),前者指的是男生心中無意識的魅力女性形象,後者指的則是女生心中無意識的魅力男性形象。這些形象存在於大家不可能察覺的「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之中,會讓我們莫名地產生衝動與迷戀。簡單來說,在台灣,如果你公司同事像是林志玲或雞排妹,她們吃香的原因,絕不是因為你徹底研究了她們的美貌和身材,而是因為你莫名早就接受「長得像這樣的女生一定很有魅力」;相反地,如果妳的朋友長得像是金城武或克里斯‧漢斯沃,妳在確認他們有沒有電眼或肌肉之前,就已經無意識地認同這樣的Animus魅力了。
拜託,先不要跟我爭論集體潛意識的正確性,聰明的你,知道我想問什麼。
金城武的Animus我沒意見,克里斯‧漢斯沃、木村拓哉和梁朝偉我都沒意見。但為什麼是小鬼?他的Animus是什麼時候出現在我們的社會之中的?
【短期集體潛意識】
是的,當我們說到集體潛意識,我舉的爛例子絕對是「農曆鬼月」、「孝順長輩」、「一白遮三醜」這些,因為集體潛意識要經過好幾個世代,甚至幾百年的不斷傳承、洗滌、洗腦催眠,最後才會形成。集體潛意識通常被比喻成一座小島底下未露出的廣大海床,我們看不到,但無緣無故就會承認。這種理所當然的認知,若被旁人指出,你會驚訝到不行,覺得自己唸了那麼多書,竟對這些概念毫不設防。
但也不乏有那種短短幾年就可形成的集體潛意識,雖不多,但都是很明確的現象。核電廠爆炸之後,日本人開始極端自虐地省電;兩大政黨施政不佳,間接造就素人政治明星;某恐怖疫情蔓延後幾年,出生率屢創新低。港湖女神的歌聲,霸道館長的髒話,這些都是短期可創造出來的集體潛在思維,只要追根究柢,必有因由。
小鬼也是這樣一個迅速成型的文化現象,特質深植人心。更有趣的是,通常Animus指的是女生心中的男性魅力指標,但小鬼的Animus不限於女生,連男生也容易同理並欣賞他。這又是什麼原因?
【抹除性魅力,最有魅力】
從古至今,如果有哪些名人可以得到男女兩性共同的青睞,靠的絕對是「抹除性魅力」的魅力,意思就是明明可以靠臉,卻想靠才華與努力,這種人最笨也最難得。
小鬼帥嗎?客觀來說,滿分10分至少拿7分,算很有型。但他吸引女生的點從來都不是「哇好帥,我要他當我老公」之類的,而是「如果我老公或知己是這樣的人,應該很可以」。女性同胞已經退到一個比較客觀的、不衝動的位置去欣賞這個人,就跟欣賞蔡康永和阿滴一樣。男性朋友看到小鬼,從來不覺得他有「性威脅力」,不像孔劉或玄彬會來搶走女伴的目光,所以也慢慢地看到他的辛勤與光芒,甚至還能注意到他不發光、被靜置的平實模樣。
所以失去這樣「跟你、跟我跟他都很像的一個人」,大家開始拿死亡來自我投射。不只是他要離開了,是我們都可能像他那樣死去吧。
「要注意身體啊,我為什麼要這麼操勞。」
「從現在開始,我要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要愛,就不要遲疑。」
他應該是全宇宙最有資格模仿羅X祥路線的人,但他還是小鬼。
他選擇走入大家的集體潛意識中,緩慢地、不驚擾大家地,自我介紹。
然後急急地轉身,不是36歲,是一瞬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沒有人來得及,把他從集體潛意識中移除。真是天殺的Good job。
就在此刻,我突然覺得這篇文章可以寫得更感動人,任誰都無法呼吸的那種。
只要改掉幾個句子,或幾個字。但我不覺得他想要這樣。
本文出自
註冊組長Ad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