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單身的人可能都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我一直找不到對象?」我們也許會歸咎外部原因:自己的工作太忙了根本沒時間認識對象、生活圈太小了找不到適合的人、運氣太差所以吸引的都是爛桃花。這些原因都很合理,但單身的狀態在前述這些狀態改變後仍長期持續著,那就要思考一下內部原因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度自厭」可能是單身的原因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就算愛你的人出現了,你也看不見。對「過度自厭」的人來說,愛情的靠近讓他們開心,同時又讓他們害怕,擔心自己其實沒有對方想的那麼討喜,心裡下意識出現這樣的話:「他其實也沒有很喜歡我啦。」好讓自己有個心理準備,對方真的離去時也不會那麼在意。
為什麼有些人會過度自厭呢?心理學家 Robert Firestone 和 Lisa Firestone 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過度自厭的行為源自於人生早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關係,成長過程中「重要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會深深影響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如果我們在批評、否定、冷漠甚至是虐待中長大,我們也很難用健康的方來對待自己。
過度自厭的人即使真的進入一段親密關係,也經常呈現「焦慮型依附」或「逃避型依附」的互動狀態,焦慮依附的人因為沒安全感,可能會透過控制、過度依賴、過度討好來維持這段關係;而逃避型依附則透過拒絕溝通、大量投入工作中等方式來避免衝突。
如何減緩在愛情中的過度自厭?雖然我們受過去影響很深,但現在仍有選擇權做出改變!以下兩個方式也許能減緩你的過度自厭:
1. 找出「非理性信念」
美國心理學家 Albert Ellis 有個著名的「ABC 理論」,A 是指事件,B 是指信念,而 C 是指結果。此理論想表達的是,同一個事件經過不同的信念,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例如有個對你有好感的男生約你出去,而你下意識出現「他只是隨口說說的吧,才不是真的喜歡我」的想法,結局可能就是你拒絕了對方的邀約。然而,這樣的想法並沒有客觀的證據,只是自己的主觀偏見,因此被稱作「非理性信念」,而非理性信念的出現可能來自於你的害怕、沒自信,雖然它的作用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卻也隔絕掉了很多愛情的可能性。
因此,下次留意一下「非理性信念」,當它出現時反駁它、質疑它,除非有足夠證據,否則不妄下結論。
2. 以「交朋友」心態認識對象
當我們用交一般朋友的心態去認識他人時,狀態會比較放鬆,除了能用開放的心態和好奇心去了解對方,自己也較能真誠流露自己的個性。如果把對方視為潛在交往對象來相處,就算看對眼,心裡的不安感也可能會促使我們將他越推越遠。
文/Tien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出自
VidaOrange生活報橘
Facebook:
VidaOrange生活報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