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參加了一個婚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久沒有參加這種場合了,我身邊的朋友不是早結婚了,就是打定主意永遠不結。這個朋友我認識超過十年,一直以為他也屬於後者;年紀超過四十,兩鬢已出現白髮,條件和狀態雖然優,但正因為如此,更讓大家覺得他是選擇性不婚。
有時候條件越好的人更難結,倒不是選擇太多或太挑剔,而是自己活得太好了,把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捨不得放棄這份自由自在。
這個朋友人緣很好,席開很多桌,在疫情和經濟雙重影響之下更顯難得。我們幾個老朋友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近況倒也開心。婚喪喜慶是最容易讓人體會「恍若隔世」的場合,好久不見的朋友與點頭之交齊聚一堂,加上幾個老死不相往來的敵人,大家帶著些許尷尬寒暄,火眼金睛用放大鏡觀察對方有沒有變胖變老變醜,不失為一種娛樂。
這邊的Angela身邊男友又換了,和上次好像不是同一個,那邊的林帥孩子居然都三個了,遠方的小張當年與前妻離婚的場面火爆,據說把她的手臂都打斷了,現在帶著新婚妻子出席,一桌桌敬酒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
別誤會,婚禮氣氛很好,沒有請任何政商名流來致詞,是我喜歡的風格。
進行到一半,兩旁投影屏幕上不免俗地打出一張張新人的童年照,與後來交往的過程,當然還有婚紗照。我們拿著酒杯欣賞他們甜蜜出行,走遍世界各地,與各自的家人歡度佳節,笑著說女孩子永遠都能當個稱職的漂亮新娘,男人不知道為什麼,照片上總顯得有點彆扭和呆。
「啊,不不不,」一個朋友糾正大家:「他一向就那德行,和婚紗照沒半毛關係。」
他坐在旁邊的老婆瞪了他一眼,大家都笑了,紛紛同意說真是這樣,完全沒想過這個朋友會結婚,還一本正經穿套白西裝坐在馬上拍婚紗照。認識這麼多年都不知道他會騎馬,賭馬倒是比較有可能。
照片看著看著,我忍不住想起過去的日子,這十年來,新郎的幾位前任我都認識,一度也算熟,他要結婚的消息她們一定都聽說了,不知道是不是和我一樣感觸。
這些曾說要遊戲人間的老少年,最後還是長大了。
新娘長得很甜,身材也相當好,但論外貌,過去幾位是女神級的,哪一個不是挖空心思對他付出。但因為某些旁人不得而知的原因,他沒有和那些前任結婚,最終選擇了這個女孩子。
難道是因為她最年輕嗎?
道理當然沒那麼簡單,我問了身邊一個男性朋友,說你們考慮結婚對象的時候,哪些是決定性的因素啊?
他笑了笑:「妳們女人總以為男人把外表放第一位,其實我們根本沒那麼膚淺。」
我肅然起敬,擺出一副願聞其詳的表情。
「男人要嘛就不結,要結就會看和誰最能安穩過日子,那些會來事兒的,愛作愛鬧的,任妳是天仙下凡也沒用,談戀愛可以,男人是不會把這樣的女生娶回家的。」
他喝了一口酒:「活到這個年紀,做什麼是之前切忌墊墊自己的斤兩,有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子,千萬不要活膩了自找麻煩。」
其實女人也是這樣的。
回想我自己過去的對象,有幾個真的帥出天際,什麼八塊肌人魚線腰窩是標配,當初也是愛得死去活來,分分合合讓身邊親友看了都煩。好幾次以為就是對方了,最後還是誤會一場。
不是不愛的,而是愛不動了。
很少人是以戀愛當作畢生使命的,年輕時候或許,過了三十歲有太多事情要忙,工作家人朋友嗜好,實在沒有餘裕花在讓人精疲力盡的感情上。對伴侶的要求一旦不同,外表的吸引力隨即有限,再帥再美的人不適合也沒用。
我們不夢幻了,變得實際。
所以大家常看到一些外型顯得沒那麼搭配的新人最後步入禮堂,原本的金童玉女卻以分手收場,在別人眼裡看起來或許是將就,但這其實是自救。
陪伴、體諒、配合,才是能不能走下去的關鍵。
坐我身邊的Mina更有體會,她認識新郎的時候,身邊有個交往超過十年的男友,當初大家都說他們再般配沒有,男的帥女的美,連長相都很接近,在國外常被誤認為是兄妹。兩個人新房都買好了,卻無疾而終,多年後各自嫁娶。
當然談戀愛的最終目的是享受,不一定要結婚,但直到現在Mina講到前任依然有點感慨。
她忍不住低聲對我提到過去,看來有感觸的不只是我一個人。我一邊喝雞湯,一邊聽那些她講過千百遍的故事,最後她嘆了一口氣,我知道她不是過得不好,只是縱使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我拍拍她說,一且都是最好的安排,當初硬結了,也不見得快樂。
何況婚姻只是另一個開始,現在已經沒有包辦一輩子順遂的對象了,我們都要步步為營才能過好這一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沒什麼好可惜的,我們都要多謝當時對方的不娶不嫁之恩,停止互相折磨,就是最大的功德。
而你總會找到最適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