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B坐在我面前抱怨老公有多麼不負責任,仗著家裡有點錢,總是不安安份份找工作,甚至還希望她出去上班,支持自己「完成夢想中的事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他肯哄哄老婆就算了,偏偏連好好聊天都不肯,回家忙完孩子的事就躺著滑手機,讓B心灰意冷嚷著要離婚。
「是喔,可是聽起來沒這麼糟啊,至少他家裡不是一窮二白,不至於全家喝西北風;懶得理妳至少對小孩滿用心的。」我說。
「妳標準也太低了吧!這種男人可以嫁嗎?」B氣呼呼的說。
「我沒有要嫁啊,是妳嫁的……。」
世道就是這麼荒唐,我只不過是勸人多看對方優點,卻還被安上個「標準太低」的臭名。
其實不光對她,對所有來哭訴抱怨另一半有多糟的朋友,我通常都是勸和不勸離。(當然啦,如果是遇上家暴的,那也沒什麼好勸,先打113再說了。)
倒也不是擔心自己毀人婚姻戀愛造孽太多,或者維護家庭圓滿捍衛傳統價值這類的理由,純粹就是,太無奈了。
以前我也覺得,勸和不勸離實在太鄉愿了。合則來不合則去,何苦要為了孩子為了情份為了種種而相勸別人繼續在一段關係裡受苦?
就算講到口乾舌燥,只要我覺得對方已經無法在一段關係裡感到幸福,就會力勸分手,放過自己,更海闊天空。
然而,不管當下對方的頭點得有多大力、表情有多堅定,一副壯士斷腕的模樣,真的在苦勸之後就斷然分手的,一個都沒有。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轉個身就忘了我的苦口婆心。
要不就是沉寂好一陣子才突然說分手,真正狠下心的理由,卻始終不是當初哭哭啼啼的那個。
後來我才發現,講得出口讓人勸的,其實都不是最後一根稻草,壓不垮人們愛情的最後一絲希望,也壓不碎對於奇蹟發生的盼望;講得出口的,無非是發發牢騷,找人聊聊天罷了。
最扎人的那顆微塵,只能自己捂在心口;因為一說出來,很可能就會立刻坍掉整片天空。
體會到這一點的時候,我試著去想像教人「勸和不勸離」的背後,或許不像字面上的鄉愿,更多的是無奈吧?感情事,哪勸得來?從來只有自己勸離了自己啊。
而我們這些旁觀者,不能體會那種痛苦或焦慮,能做的就是為傷口敷上麻藥,讓他好過一點,並且暗自禱告:若你能醒,要趁早;若選擇繼續裝睡,那至少眼睛閉得安穩一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勸和不勸離,其實是看過許多滄桑後的溫柔。
陳默安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