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多慮的你:相較於快樂,你更習慣難過可以被預測

▲面對焦慮,記得呼吸。(圖/海苔熊提供)
姊妹淘-2020-03-10 18:35:09
「把日子過好,就能過好日子。」前幾天忘記在哪一個文創市集看到這一小段話,一開始覺得是心靈雞湯,講跟沒講一樣,但仔細想想,這當中的智慧,其實還蠻多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說穿了,就是「當下」的力量[1]。很多人在生活、工作、家庭、感情裡面產生的困頓,是來自於「對於未知的焦慮」。而焦慮的人,往往是活在未來的人,想著:

• 明天會發生的事
• 還沒有完成的工作
• 如果這樣說,對方會怎麼看我?

光是思考這些種種,就會想到懷疑人生、懷疑自我,可是不先想起來的話,又會覺得不安心,就像看到一個喜歡的東西,要先預購起來放一樣。我把這種神奇的狀況稱作「焦慮上癮」(addiction to anxiety)——雖然過程很難受,但就是無法停止自己繼續思考[1]。

比起快樂,你更想要壞事可以被預測

為什麼明明知道,越是多想、越是會讓自己痛苦,卻無法停止呢?我的想法是這樣的[2]:
1. 每次你總是會把事情想到最糟糕、先預設最不好的狀況。

2. 這樣發生不好的事情的時候,好像就有安全氣囊,告訴自己這是預料中的事情

3. 如果真的最壞的狀況發生了,有些時候會出現「你看吧、這就是我說的吧!」(anxiety‐provoking social event)[2]的爽感,有些時候還是會「明明已經想過了,但仍很失落」,還有些時候,你會因為你事先安放的的安全氣囊,真的讓自己沒那麼難過。

4. 如果沒有發生那些不好的事情,你可能可以告訴自己「這一切只是運氣好而已」或者是「他真的是這麼想嗎?還是只是⋯⋯」,接著你會放下一個安全氣囊,來換得自己暫時的安心。

5. 藉由上面兩件事情,你終於可以維持「對自己的負面認定」。因為對你來說,「確定自己真的很不好」比起「不確定自己會不會其實也還不錯」更讓你感到安心。相較於快樂,你更喜歡確定。這是一個自我認證的過程(negative self verification)[3]。

6. 長期下來,你都給自己「負面的自我驗證預言」(negative self-foulfilling prophecy)[4],總是先擔心起來放,所以快樂離你很遙遠。但你又捨不得放下這個安全氣囊,因為每一次的負面思考、想滿想好,都會讓你獲得「暫時的安全感」,對你來說,一切事情活在掌控之中(locus of control)[5],比起發生意外的事情,還讓你覺得好過一些——就算發生「預期當中的悲劇」,你也覺得比意外舒服。

發現了嗎,比起快樂,你更想要難過的事情、不好的事情可以被預測。以前我總是覺得這樣子把自己活得好辛苦,但今天我突然有另外一種頓悟——如果焦慮就是你人生的主旋律,有沒有可能跟焦慮當朋友[6]:自己就是喜歡想太多、就是習慣先思考到最糟糕的結果——這個個性雖然讓你的人生過得有點辛苦,但老實說,在一些特定的時候,未雨綢繆幫你躲過了許多人生的風險起落。換句話說,有些時候猶豫不決,其實是你最好的武器。

接納自己的陰影
在宮崎吾朗的動畫《地海戰記》當中,主角亞刃就是因為一直逃避和恐懼,反而失去了自己最珍貴、最光明的東西。所以如果你真的很討厭自己這種「想很多」的個性,怎麼也無法改變,那麼不如就放棄吧。接納自己的陰影和自己一起存在,讓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就可以把節省下來的力氣,去好好照顧自己。

慢慢喜歡自己,就很好。
就算不喜歡自己也沒關係,
把每一天的日子過好,就能過好日子。
然後送一句話給自己,也給在感情當中感到焦慮的你:面對焦慮,記得呼吸。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 A Guide to Spiritual Enlightenment),這是一本比較靈性的書籍,可以接受的人閱讀看看

[2]Kocovski, N. L., & Rector, N. A. (2007). Predictors of post‐event rumination related to social anxiety.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36(2), 112-122.

[3]Swann, W. B., Wenzlaff, R. M., Krull, D. S., & Pelham, B. W. (1992). Allure of negative feedback: Self-verification strivings among depressed person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01(2), 293.

[4]Merton, R. K. (1948). 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The antioch review, 8(2), 193-210.

[5]Phares, E. J. (1976). Locus of control in personality (Vol. 174). Morristown, NJ: General Learning Press.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6]請把焦慮當愛人:焦慮擺脫不了,但總能讓你變得更好!

海苔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