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一段影片,雖然已經是2019年10月拍攝的,但累積瀏覽人次高達3千萬。影片只有4分鐘,沒有明星、沒有任何搞笑橋段,只有一對10歲韓國小男孩和8歲美國小女孩的「尬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著孩子們在短短4分鐘內從陌生變熟悉,筆者竟從他倆身上學到了
成人應該具備的溝通3大智慧。
先給大家看影片(如下)
友善的主動與同理
畫面裡,10歲韓國小男孩僅管不會說英文,但還是盡力與小女生搭話;美國小女孩也是落落大方回應提問,也懂得反問男孩,哪怕男孩最後表示他聽不懂英文。
兩個小孩都很主動,面對溝通也都採取很積極的態度。
反觀兩個大人在面對溝通時,時常會因為彼此歷練不同,產生「攀比」或是「壓制」的心態,硬是要求另外一方非得接受自己的想法不可,誰也不讓誰,表面上看似雙方都很主動,但卻顯得強硬、侵略性。
當雙方溝通陷入膠著時,可以學習影片中聽不懂英語小男孩,溫和地反映給女孩知道,而不是拒絕回答,或者用很強勢的態度、硬要對方說自己的語言。至於女孩這邊,也同理了男孩無法說英語的狀況,給予他友善的微笑。
溝通卡關時,
主動和同理必須並行,在積極交流的同時,記得保持溫柔的態度,以和為貴。
嘗試新方法
兩個孩子發現溝通不良、很難聊天,韓國小孩掏出手機使用翻譯軟體跟女孩對話,找出屬於他們的溝通模式。每個人價值觀不一樣,鐵定會有磨擦的時候,與其相互抱怨、冷戰,還不如對症下藥,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彼此研究出一個新方法去解決。
筆者就聽過幾個例子,不少夫妻結婚多年,即便婚前做好各種協議,但隨著
相處模式、生活形態、雙方薪資水平上的改變(特別是孩子出生之後),
當初講好的「舊法」顯然已經無法跟現在的狀況配合,這個時候就很容易產生摩擦。
創造良好的雙向溝通,前提就是要做好「一再調整」的決心,不可能光靠一種方法就可以找到平衡點,必須一試再試,還得根據狀況的改變做調整。
懂得分享
美國小女生告訴韓國小男生自己喜歡聽音樂,主動拿了手機搜尋Youtube,向他分享最愛聽的歌曲,迅速化解僵局。
現代人擁有許多,卻獨善其身,導致溝通上容易出現「自以為是」的狀態。對此,荷蘭Share your meal 網站創辦人Marieke Hart曾言:
「分享背後的心理作用超乎人類想像,它會帶給你快樂,也會讓你得到感謝與滿足,還能讓你認識新朋友。」
不要擔心分享被取笑,也不要擔心分享讓你失去,事實上,分享往往能帶給你更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我專頁陪我聊娛樂圈大小事:
奶媽Naima
我的
IG:
奶媽Na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