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歲末,接踵而來的朋友生日聚會ㄊㄨㄚ、聖誕節、跨年、春節⋯⋯好像在這樣的時候,是一個慶祝並且與大家歡聚的季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想掃興地問一個問題:你和大家相處的時候快樂嗎?或者是,你曾經有一種經驗是,在人群當中,但卻覺得好孤獨?
孤獨是需要練習的前幾天一個跟我很要好的編輯,傳了一個連結給我,裡面是蔣勳來介紹他的孤獨六講。我在深夜的公園沒有遇見蘇格拉底,但是一邊聽著講勳迷人的聲音,一邊繞著公園走了好幾圈。
由於我記憶力不好,所以每次聽到一些我覺得觸動自己內心的東西,就會把它記起來。以下是我聽完這段課程,覺得讓我最感動的地方。當然,由於是我的筆記,所以可能會跟內容有一些出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
來這裡聽。
世界上最孤獨的是,莫過於彼此靠近,但卻無法溝通靠得那麼近,卻無法理解心裡都在想什麼。在關係當中,我們似乎不習慣跟對方說:「我好孤獨」這句話難道是這麼難表達出來的嗎? ——蔣勳
疏離感(alienation)
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面,都有一塊最孤獨最孤獨的地方是別人看不見的,是沒有人可以走進來的,是把門靜靜的做上的,我們有沒有可能,把這樣的感覺跟自己最親近的人分享嗎?或者是,講真的沒有任何人可以理解的時候,我們我們有沒有辦法讓自己理解?和自己溝通,成為自己也懂的那個人。讓那個最深最深最原始的孤獨,也能夠被看見?
「鰥寡孤獨。我們常說孤兒,就是沒有長輩照顧的小孩;我們說獨居老人,則代表是一個沒有後代可以照顧的長輩,在儒家的文化裡面,似乎對於孤獨,都傾向向用一個比較負面的方式來解釋。
可是有的時候,我其實是很渴望孤獨的。小時候我跟哥哥們住在同一個房間,我幾乎沒有自己的空間,所以我很渴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孤獨的時間。可是當我上了大學有了自己的房間之後,母親還是會時不時的來敲門,一開始我覺得那是他關心我,這是一種母愛的表現,但,當母愛到達一個太過極致或超過的程度的時候,那麼反而可能是一種的壓力。
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都必須在一個基礎上,就是對人的尊重。」
有時候那些害怕別人孤獨的人,其實真正害怕的,是自己孤獨。
因為實在是太孤單了,所以會想要去關心別人是否孤單,可是,在這個想要關心別人的過程,真正所可求的,其實是能夠被需要、能夠被理解、能夠被關心。
蔣勳說、在農業社會裡面,大家在稻穀豐收的時候,會輪流放別人家一起收割,因為只有這樣子,才來得及。所以形成了緊密的鄰居關係,或者說,是一種不得不的緊密的鄰居關係。如果你只收割你家的田,不但是沒有辦法把當季的稻穀都收割完、然後稻穀潰爛掉,而且還會被別人罵你這樣子的做法其實太過自私。儘管已經進入工商業社會的今天,這個部分還是用某周形式照我們的心裡給留存下來,所以當你要畫出界線、當你要替自己想、當你想要有一些自己孤獨的空間,很快的罪惡感就會上來,告訴你,這是自私。
不允許孤獨的社會?
俗諺說:「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可見得這樣的國家的文化底下,為了一個更大的群體,比方說家人、社群、國家、去做一些犧牲是被讚許、是被鼓勵的,像是文天祥從容就義,或者是歷史上有名的為國捐軀的例子,都彰顯了同樣一件事情,他們的死亡是為了「大我國家」,可是,在這樣一個過度「崇拜大我」的文化底下,小我就不見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在個人孤獨完成之後的另外一種選擇,要先有個人的孤獨,才有其他更親密的更付出的關係。所以孝順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束縛,當你能夠好好的完成了孤獨的自己,那麼你的孝順才能發自內心。
然而在愛情裡,也是一樣的。
為何我們渴望相愛,卻害怕孤獨
許多人進入一段關係,並不是渴望關係本身,而是恐懼一個人孤獨寂寞的那種感覺。就因為沒有辦法好好跟自己相處,所以才渴望黏著對方,用對方的時間,塞滿自己的時間。
就像蔣勳所說的,正因為我們渴望被瞭解,所以不喜歡孤獨。可是,當我的真正跟對方在一起的時候,卻又好害怕好害怕,內心真實的那一塊,會被對方看見,被看見之後,有可能會被對方踐踏在地上,變成把柄。所以,在這裡「區分」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什麼是你在感情裡面,很需要對方了解的、懂你的部分?當這個部分被滿足了,你會覺得比較不孤獨、比較有歸屬的感覺?
●什麼是你在所有的關係包含感情裡面,都不希望被別人看到的,屬於自己的秘密和空間?這個空間你必須好好保護起來,以避免別人知道之後、有機會和風險會讓這個空間收到摧殘?
如果你對於上面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一樣的,那麼你真正要思考的其實是:你有沒有辦法陪伴自己?還是你只是用一段又一段關係,來填補那個空虛的自己?包含那個連自己都沒有辦法面對的、最內在最害怕對別人知道的部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個人的心裡面都有一塊不能被別人碰觸的地方,這是自己這輩子必須去完成的孤獨,當你願意去親近去擁抱這個孤獨的時候,那個從來沒有被別人看見的、完全沒有人可以真正進入的、先天的、存在的孤獨,才有機會長出他完整的形狀。
海苔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