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說話時保持沉默,不該說話時卻又刻意說些不必要的話,這樣的行為會讓關係亂七八糟,無論是朋友、父母與子女、上司與部下或情人之間都是如此。雖然,說「該說的話」且拉近距離是必要的,但為了維持最基本的距離,有些話「不該說」且需要格外小心謹慎,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打壞關係的錯誤發言案例1
「如果你是我弟弟,早就被我痛扁一頓了。」
以前我還是新人時,有主管曾對我說過這麼一句話,當時,我雖然露出卑微的表情且回答「是,真是抱歉!」但現在,隨便說出這種話的人應該會被視為是「糟老頭」「不想親近之生物第一名」。其他像是「因為我把你當作兒子看待」、「因為我把妳當作女兒看待」等也都是惹人厭的謬論,若是不想被視為糟老頭,就不該做出這種硬扯上血緣的愚蠢行為。
這一類的人說話時有一項特徵,那就是「愛提當年勇」!把「我年輕時不會這樣……」之類的話當作口頭禪掛在嘴上,各位是否有說過這樣的話呢?千萬要小心一點!因為對方並不是你的弟弟或妹妹,就算實際上是你的弟弟或妹妹,也不能隨便說出那種話。時代不停變遷,就該懂得順應時勢!別人就是別人,不要誤以為別人歸你管!幾乎每個月都能看見因為一句話或是一個行動,而導致事業在一夕之間垮台的新聞不是嗎?不該說的話就別說。
打壞關係的錯誤發言案例2
「你生氣了吧?」
當對方表達出情緒時,我們若是直率地講出像上面那句話來表達想法,對於維持基本距離來說算是失敗的一種方式。察覺情緒、整理情緒的動作應該由對方來執行,不要企圖奪取對方的主導權。假設非得要介入的話,頂多只能鼓勵對方自己體驗和表達那份情緒。
透過「假設性的表達」說話方式,如同下列的例子:「發生什麼事了?你看起來好像在生我的氣。」
打壞關係的錯誤發言案例3
「你高中時不是獨行俠嗎?但現在竟然是公司的管理階層?差太多了吧!哈哈哈。」
不要提起對方不堪回首的過去!我明白你只是想要稱讚對方,但那也許是對方努力想忘記的過去。你的言語讓對方想起自己過去差勁的形象,而且還是一段經過努力才好不容易戰勝的記憶,這樣的行為會讓對方想要遠離你。千萬別說出「你以前肥得跟豬沒有兩樣,現在卻變這麼苗條?你有吃中藥嗎?」「你以前功課不是很差嗎?你是怎麼變成教授的呢?」之類的垃圾話!
打壞關係的錯誤發言案例4
「我們現在是什麼關係呢?」
這是男女關係當中常見的一句話,想確認關係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話雖如此,將「我們的關係」、「我們的距離」的決定權推給對方,這種說話方式只會導致關係的距離產生異變。對方會恐懼「會不會因為說錯話而發生問題呢?」擔心「因為說話太超過而被看輕該怎麼辦?」甚至會導致不愉快。倘若你即使如此還是想要解開疑惑,該怎麼說才不會傷害彼此的關係且維持適當距離呢?很簡單,就先準確地說出你的感受吧!
「我很認真在思考和你的未來。」
「我期待和你走入更美好的階段。」
以這樣的方式說出自己的意見,並且等待對方的回應吧。
打壞關係的錯誤發言案例5
「非得要整天都待在教會嗎?」
每個人都擁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依照情況不同,說不定,對你的另一半來說「宗教的重要程度勝於你」。你覺得不可能嗎?這是你個人的想法,若是想維持適當的距離,就不能否認有這樣的可能性。
反之,假設交往對象說:「我只想和受過洗禮的基督教徒交往。」那並非基督教徒的你會怎麼回答呢?是會逼問對方說:「宗教重要?還是我重要呢?」抑或是斬釘截鐵地說:「我們家代代都是佛教徒,別妄想了!」呢?先別急著說出結論吧!也不要擅自判斷對方的想法,那麼該如何回答呢?只要平靜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就行了。
「我還沒準備好,若是改變心意我會考慮看看,但不是現在!」
不只是宗教而已,政治上的意見分歧、對於性別問題的異議、甚至是對於寵物的想法等都是各自思考後決定是否能接受的事情,並非單方面的壓制性要求就能達到目的。如果你對喜歡小狗且正在飼養小狗的另一半說:「到處都是毛,為什麼要在家養狗呢?而且花費的錢又不少,一定要養嗎?」這種方式完全忽略了與對方之間的距離。以下列的方式溝通吧。
「因為我不曾在家裡養狗……而且好像對狗毛會過敏……」
只要這樣說就可以了。
透過以上幾項事例,相信各位已經了解到哪一類的話不該說,此外,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話在說出口之前也該謹慎一點。例如:另一半告訴你:「我今天要跟朋友一起吃飯!」若是你追根究柢地問:「和誰吃飯?是男生還是女生?為何要見面呢?」之類的話,那就等於證明自己是連維持最低程度距離都不懂的人。每個人都會有就算在交往也不想整天膩在一起的時候,搞清楚其中的道理,就等於是弄懂距離感的真髓,若是想要維持適當的距離,那就該平心靜氣地說:
「嗯,好,多吃一點,回家時要注意安全喔。」
「很好呀,反正你也很久沒出去玩了,好好享受吧。」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我與對方的空間需要存在著適當的距離,不需要把耳朵貼在對方的牆上偷聽,也不需要竭盡所能想要探聽出他不想說的祕密。若是想進入對方的空間,應該先敲門取得允許,然後再慢慢推開門進去,才是正常的程序。關鍵是「慢慢地」,縮短和他人之間的距離並不是百米賽跑,而是和長距離馬拉松一樣,慢慢跑到折返點再折回來。不要盲目地想要一口氣知道一切,而是該帶著寬容和耐心慢慢打開對方的心,並且維持彼此適當的關係距離吧!
讓關係變冷淡的「為什麼」
我們對於「為什麼」這個單字需要格外小心謹慎,關係在說出「為什麼」的那一刻就會變冷淡,說話時若是以「為什麼」開頭,看起來就像是對他人的想法表現距離感一樣。假設你是研究A專門領域的學者,不斷地針對A詢問「為什麼」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為什麼」開頭的疑問會提供探索的機會。
但若是「為什麼」的對象是眼前的人物,你那以「為什麼」開頭的疑問,會讓人有在指責對方錯誤的感覺,對方理所當然會對你採取防禦姿態。為了維持好的關係、適當的距離,和他人交談時,把「為什麼」這個單字從對話中刪除,會是不錯的方法。
如果能以「你是因為什麼事而生氣的呢?」「看來似乎有事讓你覺得不開心」等委婉的方式,縮短和對方之間的距離會更好。
反之,有許多人無法隨心所欲使用「為什麼」提出疑問,這也是令人相當惋惜的一件事。我無意間得知一個故事,因為婆媳之間的糾紛,媳婦連續兩年間都不曾踏進婆家。婆婆希望媳婦扮演好「媳婦角色」,而媳婦反抗導致不合,糾紛從媳婦不讓婆婆見心愛的孫子而達到最高峰。媳婦將此一過程拍成紀錄片,看完這部電影產生共鳴的許多女性都紛紛讚不絕口,媳婦在接受媒體訪談中說:
「婆家的長輩們都沒有問我為什麼會這麼生氣?只說身為媳婦怎麼能頂撞長輩呢?只是一味地強調長幼之間的階級關係而已。」(摘自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五日的《中央日報》)
前面談到,提出疑問時,不要總是說「為什麼」,而說「是因為什麼」或「怎麼一回事」,不過,訪談中的媳婦抵制以「怎麼」開頭的提問方式,而是期待以「為什麼」開頭的提問。這是怎麼回事呢?理由很簡單,因為「怎麼」的提問方式用錯了!
「身為媳婦怎麼能頂撞長輩呢?」是一個已經包含判斷的疑問句,這樣的疑問無法讓對方感受到關心。使用「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你在想些什麼呢?」之類的說話方式,靜靜地接近對方應該會是更有效果的提問方式吧?而且竟然沒有人問「為什麼她會這麼生氣?」我們的對話環境似乎連提問的方法都不太清楚,真是令人感到遺憾。
透過這些事例,重新思考一下關係的距離,如果婆婆和媳婦都把彼此視為獨立個體且謹慎對待的話,就算有不開心的時候,只要持續努力就一定能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在縮短距離之前,只要思考能讓彼此都感到舒適的適當距離,大概就不會發生奶奶連續兩年都見不到孫子的悲劇吧。結婚是價值觀完全不同的兩人互相妥協配合的過程,在此一過程中介入的關係者們,必須互相認同和對方之間的適當距離,並且配合此一適當的距離行動。
懂得適當縮短距離的人,不會隨便說出「為什麼?」,他們就算想說「為什麼當時你這麼早說要回家呢?」的情況下也會是說:「當時發生了什麼事吧?是不需要我擔心的事情吧?」反而是用為對方設想的言語縮短距離。
倘若一直覺得和某人有距離感且無法縮短距離的話,試著思考自己的言語中是否經常包含「為什麼」這個單字吧!希望各位能學會使用以「怎麼」或是「什麼」為出發點的提問方式。前提是保留了對方的判斷且思考雙方距離的觀點,若是對於他人的共鳴不包含距離感,很容易就會淪落為虛偽的共鳴與毫無意義的干涉。希望我們都不會成為破壞關係距離且讓他人感到痛苦的當事者。
本文出自《保持距離又不失禮的人際應對術》采實文化出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