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看來,這些論點很有道理,尤其美國臉部整型與整形外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Facial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於2017年發現,55%的外科醫師彙報其患者是為了自拍而決定整形。儘管這些濾鏡成功地讓人在社群媒體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回歸現實,我們的相貌依然沒有改變,這些濾鏡僅能觸及問題的表面。
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Mary McGill在愛爾蘭國立大學戈爾韋分校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Galway擔任博士生的期間,研究了自拍與後現代女性主義的數位文化,並對相關新聞回應道:「我歡迎任何能簡化我們現有強烈視覺文化的改變,雖然我認為這項改變的影響微乎其微。這項議題不僅僅侷限於幾個濾鏡,Instagram等類型的網站已經變成了我們生活準則的一部份。」McGill所說的準則指的是什麼?「這些準則將女性身體與臉部視為物體,始終以法醫學的角度進行審視與評估,所有的美肌應用程式都以我們的身體需要完美化為前提;因此,大家便自動成為了有缺陷的身體。」
擁有倫敦時尚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時尚文化碩士MA Fashion Cultures頭銜的時尚理論家兼課程負責人Rosie Findlay博士對《Vogue》說:「這類對我們自己還有身體的想法,在社群媒體興盛前就已存在,但這類想法現在被強化了,因為社群媒體鼓勵且訓練我們以高度調整過後的角度來檢視自我、管理自己的外表。」她表示,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關於Photoshop修圖與整形手術的話題便持續不斷;現在,隨著FaceTune細微修改功能的流行,我們越來越難察覺照片是否經過修圖。「讓你可以巧妙地修改或提升自我(對這類如同外科手術的技術,相當溫和的詞彙),並且看起來仍像你自己,只是變成一個稍稍改進過後的版本,我認為這是這類美學的目標;如果你對手術前的自己仍有高度的認同感,那麼,這是成功的。」她很快地指出其中隱含的層級概念—「些微」與「太多」之間的對比,創造了新一代對美的等級劃分。
在數位世界中,「美」的下一步的什麼?
網路毫無疑問地改變了我們對美的概念,這是一個複雜且經常互相矛盾的發展過程;而在身體與外貌多樣性的認知方面,則有著巨大的躍進,每個人都有機會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現自我。網路也提供人們龐大的空間嘗試與傳統相異的事物,我們可以輕易地找到一些嘲弄標準預設的名人,像歌手 King Princess便嘲笑那些看起來完全相同,使用整形手術濾鏡的人們。網路也為模糊事實與虛構提供了空間;最近,彩妝師Alexis Stone連續好幾個月,在他的照片上使用了義肢與各種特效,說服他的Instagram追蹤者說他的整形成果非常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