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都不懂我的意思?談感情裡迂迴式溝通

姊妹淘-2018-11-06 17:54:30
「我只是需要多一點空間。」他跟你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昨天晚回來我也沒問你,這個禮拜你都在忙工作我也都沒有吵你,你現在還跟我要求要多點空間?要多大?乾脆不要在一起好了!」你說。

其實你已經忍耐很久了,他不能給你想要的那種陪伴,你體諒他很忙,所以都不去吵他,沒想到他第一句說出的畫面並不是關心你,而是把你推開。你開始懷念起當時兩人剛在一起的時候,那種體貼和溫柔,好像再也不曾有過。怎麼會這樣

為什麼他總是對陌生人比較好?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伴侶對朋友還比對自己還好,對陌生人更好,你問他為什麼他只是丟一句:「因為我跟他不熟啊!所以當然要帶面具!」但你心裡很納悶,難道跟他比較熟之後,他就可以用比較不客氣的方式來對待你嗎?

有一個研究似乎可以協助解釋這個問題。Savitsky教授曾經邀請了24對結婚10年以上的夫妻參加實驗[1],並且邀請陌生人加入上面兩人一組的隊伍。然後請他們講一些平常會講的句子,再請隊伍成員去分辨出句話真實的意思。例如老公可能會講一句模糊的句子「我好累喔。」,讓老婆或陌生人去猜是下面那一個意思:

  1. 我今天工作很累,身體疲憊

  2. 對於我們兩個人的關係感到疲憊

  3. 跟你講話都要解釋好多遍,覺得累

  4. 千里迢迢跑到這裡來,需要休息一下



結果發現,即使是夫妻也並不會有比較好的理解程度,換句話說,如果老公真正的意思是1.,那麼不論是陌生人看到這句話或者是他老婆看到這句話,答對的機率都差不多高。不過有一件事情倒是不一樣——那個講話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伴侶理解的能力。翻譯成一般的話來說,我們常常會覺得自己的伴侶應該比一般人更能夠懂自己表達的意思,但實際上並不然,而這個之間的落差就會產生許多的失望和爭執,這就是江湖上盛傳的「親密溝通偏誤」(closeness communication bias)[1]。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朋友身上,Savitsky與Kersar後續的研究當中找了朋友與陌生人來測試[2],結果發現,如果你跟朋友一起玩遊戲並且下指令要求他完成一些動作,你比較不容易站在他的角度和立場替他想(相較於你跟陌生人合作)。換句話說,當兩個人更了解之後,很容易會有一種誤解是「你都已經這麼懂我了應該知道我在講什麼」,形成一種比較自我中心的思考;可是當對方是不認識的陌生人我們比較沒有這種預設,你會降低心中的期待,可能也會更願意的去交代更多的細節、站在他的位子幫他想。換句話說,他看起來對陌生人比較好、或者是你講話他總是聽不懂,不一定是你們兩個人的關係出了問題,而是你對於這段感情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修正溝通模式

然而,上面的實驗其實只講了一半而已。想像一下這樣的狀況如果持續發生,雞同鴨講,長久累積會對兩個人造成什麼影響?那種「不被理解」感覺可能會蔓延到這段關係裡面,搞到最後兩個人都覺得彼此不懂自己,開始懷念剛開始見面的時候好像彼此都能夠提供這種「懂」[3],怨嘆今非昔比。接著,就會開始對於自己或者是對於這段關係形成負面的形象,甚至會勾起過往童年的一些回憶,把和家人相處的時候那種負面的形象套在對方的身上(可以搜尋:投射性認同),然後覺得他都跟你的爸爸或媽媽一樣[4][5]。

改怎麼辦呢?很簡單,有話直說就好了。當你要說出一句模糊的句子的時候,可以先設想一下這句話你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或者是,設想一下如果對方是陌生人你會怎麼表達。借用前面的例子,我引用薩提爾冰山模式我最常使用的幾個部分[6],你可以試著說說這句話下面的三個東西:情緒、需求、想法。重要的是,必須具體說明。



●「我只是需要多一點空間。」



。需求:這個禮拜我很累,有人剛走交接的事情很多,所以我自己的時間變很少,我希望能夠有多一點喘息的時間(這邊不夠具體下面要更具體一點)。每天回家的時候我希望可以讓我先喘息個30分鐘,打一下電動之類的,我再來跟你聊天。

。情緒(感覺):當我下班你就靠近過來跟我聊天的時候,一方面可以感覺到你有很熱情想要跟我分享今天的事,一方面也覺得壓力很大喘不過氣來,畢竟我在公司已經忙了一天了。

。想法:(可能指的是價值觀、或者是對於生活的看法)對我來說在一起就是都有各自的時間也能夠有一起的時間,而我覺得自己的時間很重要。我願意為了你調整我們相處的時間,但我希望我們兩個互相討論。

「你昨天晚回來我也沒問你,這個禮拜你都在忙工作我也都沒有吵你,你現在還跟我要求要多點空間?要多大?乾脆不要在一起好了!」(進階版的,留給你練習)

。需求:當你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真的想要的是什麼?

。情緒:這幾句話的心情是什麼?

。想法:說這句話的人?內心對於感情或者是兩個人關係的看法是什麼?

你可能會覺得這樣很累,其實更累的並不是花心思在溝通上面,而且你花了很多心思卻沒有辦法好好溝通。既然無論如何都要花時間,不如把時間花在刀口上,而不要花在多多慮上。



不管在一起多長,都可以選擇善良

前面的研究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對方並沒有因為你認識的時間越久,溝通能力越變越差;他也並不是真的越來越不懂你,而是我們隨著相處的時間更喜歡用一些模糊的訊息,所以產生親密溝通的偏誤。當然,這並不代表每次在說話的時候看到用上面這種方式講很囉唆的內容,也不是要你去猜對方背後要說的是什麼,而是當你要說出一句模糊的句子之前,可以先清楚自己的感覺、想法和需求。

當你更能夠清楚的表達你的意思,對方也比較能夠真實的接住你,停止用反話來彼此勒索,放棄原先迂迴的溝通模式,減少彼此對於「懂」的那種期待,一次又一次下來會製造更多的成功經驗、更多被接住的感覺,而這樣的感覺會回饋到你們的關係裡面,讓兩個人走向更深的地方。

隨著交往的時間越長,我們很容易遺失一開始的善良,忘記了彼此原先都是兩個相異的人,相愛是因為緣分,理解讓我們完整。

海苔熊

延伸閱讀

[1]Savitsky, K., Keysar, B., Epley, N., Carter, T., & Swanson, A. (2011). The closeness-communication bias: Increased egocentrism among friends versus strang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7(1), 269-273.

[2]蔡宇哲(2018)。哇賽!心理學:48個超實用建議,讓你從此告別卡卡人生。台灣:格子外面文化。

[3]Kepecs A, Uchida N, Zariwala HA, Mainen ZF (2008) Neural correlates, computation and behavioural impact of decision confidence. Nature 455(7210):227–231.

[4]催光鉉(2017)。家人的第二張臉孔:擺脫「相愛又互相傷害」的 7 種心理練習。台灣:大樹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5]黃之盈(2016)。從此,不再複製父母婚姻:35種練習,揮別婚姻地雷,找回幸福。台灣:寶瓶文化。

[6]李崇建(2017)。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以好奇的姿態,理解你的內在冰山,探索自己,連結他人。台灣:親子天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