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動的靈魂啊,讓「我」來為你導讀《雙城故事》

姊妹淘-2018-09-25 19:40:59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晚安 騷動的靈魂

今天的心情如何

沮喪 滿足 還是平靜

無論心情如何 都讓我來跟你說個故事」

有看《雙城故事》的你一定知道,那個旁白的「我」、那個溫暖又充滿磁性的嗓音,來自萬芳。

旁白的敘事口吻,像是深夜時分的廣播主持人,溫柔、療癒又充滿韻味的音調,像是輕撫著每一顆為生活奔波、疲累了一整天的心,萬芳嗓音中的故事性,讓壓抑卻又澎湃的情感,宛若徐徐的風吹來,平撫了躁動與不安,讓心緩了下來,變得平靜。

她讓旁白不僅是串場,更是一種聲音的表演。
於是因為萬芳,我們對《雙城故事》更著迷、更上癮;於是也因為經萬芳之口,讓那些旁白的句子,都成為觀眾想要抄寫下來的金句。

「很久很久以前 有個女孩叫念念
我們認識的時候她還好小」

「如果我的女兒醉成這樣 我會怎麼做

現在 我什麼也不能做

是的 我就是念念的親生媽媽

那個應該一生愛她 卻第一個背叛了她的人」

萬芳不光是為了《雙城故事》獻唱了極具渲染力的主題曲《Love yourself》,更客串詮釋了一個貫穿全劇靈魂人物的角色──念念(陳怡蓉飾演)的親生媽媽。

也許在《雙城故事》的最初,你也曾經因為第三人稱的口吻,而被第一集收尾的自白所震驚──才發現,那些敘述原來不只是人物簡介,而是她親自參與過的部分人生;爾後的每一句「我的女兒」、「我的念念」,都充滿著別離的惆悵與思念。



「我們母女就隔著太平洋
在雙城裡互相思念 彼此遺忘

她還記得我嗎
也許 忘了最好

《雙城記》裡說
我現在所做的 比起我過去所做的 好得太多太多」

而貫穿主軸的《雙城記》,狄更斯的文句、萬芳的詮釋,讓念念跟母親在思念跟遺忘之間,既隔著10382公里,也隔著近鄉的情怯;隔著太平洋,也隔著內心缺乏的衝動與勇敢。

渴望被記住的,卻又希望對方忘了最好──因為念念的生母懂,也許不記得,才能毫無顧忌地向前。

「孩子哭鬧只是情緒 但有些人的恨很深

因為來自背叛

背叛穿著不同的外衣

讓舊金山的喬失去了父親 而台北的念念則是失去了母親

你曾經被應該愛你的人背叛過嗎」

你曾經被應該愛你的人背叛過嗎?希望你的答案是沒有,但其實──誰的答案能是否定的呢?背叛總是以不同的樣貌出現,但同樣的卻是那些衍生而來的負面情緒,恨也好、哭也罷。

你有沒有發現,長大以後的哭,好像總是蘊含著更多複雜的情緒?或許這也正是為什麼,長大的我們變得不常哭。

「這是充滿希望的春天 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

剛才的《雙城記》後面還有這一句

絕望的時候 你會怎麼樣做呢

通常成年人的做法有三種 大哭 喝醉 大哭並且喝醉」



念念選擇了大哭並且喝醉,不知道你總是選擇哪一種呢?而不管哪一種,其實都好。也許我們可以顛倒過來思考,倘若我們熬過了令人絕望的冬天,或許,充滿希望的春天也就來了。



「這些生活的苦 將來看覺得沒什麼
甚至現在念念也不覺得有什麼

但這些小小的苦 慢慢累積…
有時候對我們的身心都不太好」


生活的苦小小的,澀澀的,好像不足掛齒、好像說出來顯得小題大作,但是倘若我們悄悄把這些負面的思緒與感受都放進了內心的抽屜,久而久之,抽屜會闔不上去的。

嘿,別硬塞,我們內心的儲存空間其實比我們所以為的,還來得更小,儲存快樂的、想珍藏的回憶,其實都不太足夠。

「為了讓靈魂前進 所有的一切都得讓開

我的女兒 念念 恭喜妳

你說 她是因為我或是因為愛情 才飛向舊金山嗎

騷動的靈魂啊 看看你今天的心
你會知道 一切的出發 都是因為自己」

所以,宣洩出來吧,不管以什麼方式,偶爾得自己的內心的抽屜洩洪一下。每一個跨出的步伐,都是為了讓自己的靈魂前進,因為靈魂之所以騷動,是因為它聽見自己內心正吶喊著的聲音。

我們其實不需要那麼多證據去佐證方向的是否正確,我們其實也不需要為了誰而選擇出走或是選擇留下。因為我們自己,就是出發最好的理由。

「千萬不要相信喝醉的人說的話 因為那都是真話

騷動的靈魂啊 你今天好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你──騷動的靈魂啊,今天好嗎?也許你會輕聲應答,也許你會默默啜泣,也許你想選擇沉默,也許你會強顏歡笑,也許你像孩子般充滿朝氣的回了聲好,也或許你其實並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其實都無妨。

我們透過畫面「看」了《雙城故事》,也同時因為萬芳的旁白、萬芳的導讀,我們也「聽」了《雙城故事》,兩個女孩,關於迷惘、關於救贖、關於尋找,而其實每一個騷動的靈魂、每一片失落的拼圖,都是關於愛的故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