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的距離隔著一個兒子和一個老公

姊妹淘-2016-11-03 17:36:58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婆媳關係的矛盾來自於…..

各自用不同的身分愛著同一個男人。

我所接觸的第一個婆媳問題是奶奶與自己的母親。據知情人士透露,奶奶對母親的嫌隙從婚禮那天就開始了。當天因為某些誤會,新郎(也就是我爸)與丈人家的遠房親戚起了口角。這樣的事件被迷信的奶奶視為觸霉頭,像是灑了 一把惡的種子在她心中,從此落地生根。

奶奶那代人都是苦過來的,加上受過日式教育,大多把男人當主子一樣侍奉。母親落在她手裡,自然也開始受到調教。據知情人士透露,母親懷著我的時候,依然要每天打掃作家務,大腹便便的跪在地板上擦地。到了第二胎,依然照這規矩。於是我爸就不爽了,直接帶著老婆和肚子裡的孩子和我,搬出家門。

聽到這個故事時,真覺得我爸好帥!

我爸是家族中最討我奶奶歡心的大兒子。他幽默風趣、見多識廣、才華洋溢,最重要的是還長得好看。據知情人士透露,他是所有兒女中,光說話就能逗我奶奶整天笑個不停的人。這樣的一個好兒子,對自己又孝順,卻為了疼老婆而離家。於是心中那把惡的種子便像傑克丟出窗外的豆子,一夜之間長成了參天大樹。

後來因為諸多原因,父親又帶著母親搬回家中。據知情人士透露,那所謂諸多原因其實就是沒有一房媳婦能夠忍受奶奶的調教。身為長子,父親便提議回家,反正孩子都生下來了,有爺爺奶奶三代同堂,也挺幸福的。

但幸福的日子沒有多久,母親生下最小的妹妹後隔年,父親就因為意外過世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無處抒發的心痛之情,自此讓奶奶全都歸咎於母親一人。

老實說,我曾經不是很理解母親為何一直侍奉公婆到他們都辭世。尤其奶奶對她一點也不好,可她卻都忍下了。直到自己結婚,某人有天跟我說:「我媽這邊,舉凡扯到家裡的事,全都由我出面。面對我媽問任何問題,都說是我的決定就好。」

打從父親為了母親決定離家那刻開始,母親就知道無論如何,她都可以面對奶奶所有無理要求。因為她的男人足夠強大且獨立,可以保護自己的妻兒,即使對方是自己的母親都能以行動來捍衛。所以當父親提出回家的要求時,母親自然也就不反對了。

在父親短暫的人生中,我覺得他真是幸運。即使人不在了,妻女依然跟自己的父母同住,並且母親還把家裡把公婆照顧得很好。很多男人在面對母親與妻子時,以身為夾心餅乾的立場覺得自己很委屈,很無辜,很痛苦。結果換來更多的矛盾,讓自己的母親傷心,讓妻子埋怨。

原因在那兒?就在於身為兒子你慣著自己的母親,讓你媽認為他可以左右你,不把你當做一個獨立的,甚至是平等的個人來對待,因此失去分寸感。同時,看你不尊重也不夠心疼老婆,會讓你的母親更有恃無恐。

婆媳之間很多問題都來自於「分寸感的拿捏失衡」。婆婆以為自己能夠干涉兒子很多決定,並以出自「為你們好」的理由進行各式各樣的滲透。甚至,把兒子看的比老公還重要。其實,當兒子結婚,兒子和媳婦和他們的孩子才是作為一個新家庭的主要成員。但多數的婆婆卻只把媳婦一個當做外人。很多父母,尤其是做媽的,在兒女長大之後反而做不到光榮的退位,一心一意還想爭做兒女心中最重要的那個人的位置,這種獨佔的心情,也是一種分寸感的失衡。

無論是某人還是我的父親,他們都用足夠獨立的思想與立場保護自己的妻子與孩子。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主要用意不是跟自己的母親做對,反而是讓我們這些做媳婦的更加了解到:「在這個家族中,即使沒有話語權,也有人保護我們。」如此才能更加不去在意很多小事,以顧全家庭和諧為主。而一個大家庭,不就由幾個小家庭組合起來的嗎?小家庭能和諧健全,大家庭才能受惠。

我的小姑跟我分享過一段話是關於親子與夫妻的,但我覺得用在婆媳上也是相同道理。她說:「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夫妻關係,再來才是親子關係。如果讓後者凌駕於前者,那麼根基就會動搖,家庭就容易破碎。」龍應台在《目送》不也說了,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懂得放手的親子關係,才不會有婆媳問題,也才能真正讓你所愛的兒子得到屬於他自己的幸福家庭。

|凱特謎之音|

婆婆是陪伴兒子上半生的女人,

下半生(下半身)陪伴他的應該是老婆。

本文出自凱特王Kate

凱特王粉絲專頁

凱特王instagram



凱特王新書《時尚,只是女人的態度》時報出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看更多到博客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