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8月24日是李府三尊王聖誕千秋,這位王爺一般和劉府大尊王、黃府二尊王同祀,劉黃李三尊王的信仰在台南以外罕見,可能許多人沒聽過。不過大家都知道台南有全台灣最多、最密集的寺廟,其中以王爺廟數量居冠,會有「在地限定」的王爺倒也不令人意外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學者的查訪,三尊王分別名為劉州、黃成及李溫,皆是武將出身。李府生前為明代義士李溫,戰死沙場後慢慢修成正道。三位尊王在身後修行時結拜,據說劉府得道時58歲,在三人中年紀居首,黃府53歲是二哥,而李府49歲,因此排行三尊王。就跟大部分王爺一樣,三位尊王在修行中雲遊四海,行代天巡狩的職責。
來自五條港,清代台灣府城的門戶
台灣的劉黃李三尊王信仰發源於台南五條港地區,即使你對五條港這名字很陌生,很可能也曾在這裡留下足跡。五條港是清朝時存在台南市區的五條商用港道,最後匯入台南運河,當時是台灣府城最重要的商業門戶;現在則是觀光客到台南必訪的海安路、民生路一帶,數百年後依舊遊人如織。
有人的地方就有廟,五條港的各港均有各姓分據工作地盤,以各自的原鄉信仰建立廟宇作為心靈寄託,成為眾多民間信仰的重要根據地。
敬和堂:渡海來台,李府三尊王的起源
早期許氏祖先渡海來台時,從福建泉州晉江迎奉一尊李府尊王來台,奉祀在家中,後來增祀與李府結義的劉、黃兩位尊王,並於清末時在五條港區域創立「開基敬和堂」,成為劉黃李三尊王的開基首廟 。李府雖排行第三,卻是三位尊王神像中唯一來自中國,劉黃李三尊王信仰也往往以李府為主。
幾經搬遷後,敬和堂現在位於舊市區以北的永康區,但是由敬和堂開枝散葉出去的,主祀劉黃李三尊王的和勝堂、善德堂,目前仍在敬和堂最早坐落的五條港普濟殿境內(普濟殿主祀池府千歲,是台灣最早的王爺廟),這些廟習慣稱敬和堂為「舊館」。
善德堂:地基主作祟,三尊王來主持公道
另一間主祀李府三尊王的善德堂,其沿革故事簡直應該收錄到民間怪談小說。於1935年創立善德堂的林朱肉員女士原是敬和堂的信徒,也迎請了三尊王回家供奉,之後建廟在普濟殿旁,但可是經歷了一番波折。
話說當時林氏一家買下了普濟殿廟邊的大厝,他們有所不知的是,知情者對這間大厝都是聞風色變,過去的主人往往很快就搬走,林家搬入之後也屢遭不順。他們於是請示尊王公,尊王公表示這間屋子不能買,但為時已晚。
原來此處曾是清朝時一位千總陳大遂的宅邸,祂過世後仍流連於此,成為干擾住戶的地基主;林家人只得請李府三尊王出面協調,最後依指示在庭院挖到三個骨灰罈,並加以供奉。這三人中陳大遂後來修行成神,從陳府元帥升至陳府城隍,祂的侍女,據說當初跳井自盡的廖王蘭也隨同修行,成為廖仙姑,如今二位金身都奉祀於善德堂中。
除此之外,林朱肉員的丈夫林崑山在世時為「試經口集和堂」溫府千歲的代言人,過世後被溫府千歲帶在身邊修行,過了幾十年,溫府千歲指示祂已升格為「林府千歲」,奉於善德堂的前殿。這些因緣也使善德堂和集和堂一直維持著特殊的友誼。
信仰就在人們生活中
主祀劉黃李三尊王的廟除了敬和堂、善德堂、和勝堂外,還有觀音亭街興尊宮 、 米街天勝宮 、 南廠敬威堂 、 府城威尊堂等等。這些廟的共通點是規模都不大,夾雜在民宅建築間,和南鯤鯓五府千歲這類強勢的王爺信仰相比,規模和知名度都是小巫見大巫。不過,作為台南地方信仰的李府三尊王和街坊關係緊密,使人憶起信仰與尋常生活柴米油鹽不可分割的舊日時光。
據說善德堂獨有的「點字大駕」問事神準靈驗,在信徒間有口皆碑,網路上也不少人推薦,由於位在更引人注目的普濟殿、聖君廟旁,路人往往不會多加注意,算是只有內行人才知道的「隱藏版」王爺廟。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比起輝煌的建築、數量龐大的信徒,人與神之間的虔誠交流終究才是真正重要的事物。(編輯:保庇NOW)
資料參考:
維基百科-五條港
文化資源地理系統-善德堂
謝奇峰的峰情萬種部落格〈舊館開基敬和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步就出走〈善德堂 -舊時大厝內的地主之爭〉
李府三尊王神明開基敬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