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太歲」消災解厄 太歲星君從何而來?

鍾怡婷-2021-09-25 00:54:38
安太歲是台灣農曆年前的一重要活動,寺廟或神壇會舉行「安太歲」之習俗,在接下來新輪班的值年太歲牌位前誦經為犯太歲的信眾消災解厄。近年來也有部分廟宇建有「太歲殿」,供奉斗姆及六十甲子太歲星君。那麼安太歲究竟是甚麼?太歲星君從何而來的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太歲星君共有六十位,每六十年為一個輪值年。(圖/記者連宜方攝)
太歲星君從何而來

俗話說「太歲當頭座,無喜必有禍」,為了避免犯沖而招致不利,「安太歲」這件事已經內化成許多台灣人生活中的一部份,但有關「安太歲」的知識大家知道多少呢?例如太歲星君有六十位,每一年輪值的太歲星君都不同、太歲星君各有姓名、一年會有兩個生肖犯太歲、分為正沖與偏沖。

而這六十位太歲星君從何而來呢?在星辰信仰之中,除了日、月之外,與人類命數最相關的就是木、火、土、金、水等五星,而在這其中古人認為木星對於命運的影響力最大,因此也用木星來紀年,稱為「歲星」。

由於木星十二年繞太陽運行一週,古時便依照木星在黃道的角度差異,將週天劃分為十二段,形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對應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而先秦時期開始依照歲星所在位置,認為在地面上有一位與歲星相對應的的「太歲神」,能夠主宰人的運勢,太歲神所居位置根據十二地支的變化移動,並且與天上的木星相對應,影響著不同生肖人的命運,而有坐太歲、沖太歲的說法。

後來又在十二地支之上加上十天干,形成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太歲,也完整演變成六十年一甲的紀年方式。

太歲星君共有六十位,聖誕日在農曆七月十九。(圖/記者連宜方攝)
「太歲星君」歷史紀錄

其實祭祀太歲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的文獻《荀子》中就有「武王之誅紂也,行之日以兵忌,東面而迎太歲。」這裡說的是古代行軍作戰時要避開太歲的觀念。而隨著時代發展,太歲的組織也逐漸擴大,先成為「十二太歲」,接著又演變成大家熟悉的「六十太歲」。

而目前有名有姓的「六十太歲」的名單,據考證,應該是清朝時道士柳守元所著之《太上靈華至德歲君解厄延生法懺》,書中詳細記載了「六十太歲」的姓名,之後迅速流傳,但因為傳抄錯誤的關係,各地區對太歲星君的姓名都有些大同小異的出入,例如明年己亥年由「謝太大將軍」當值,但有些地方的記載是「謝燾大將軍」(燾,音ㄉㄠˋ)。

而《正統道藏》中其實有另一組團體與「六十太歲」非常相近,〈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中記載,周天有「十二宮神」,以十二地支做分別,每一宮由一位星君統轄,每一位星君又有五位將軍分治,一樣以「六十甲子」為名號,但這六十位將軍的姓名就與我們熟悉的「六十太歲」差異頗大,職權上也有所分隔。(編輯:保庇NOW)

參考資料:

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民運動安太歲 太歲星君從何而來?

太歲星君
安太歲
神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