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灶神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信仰,最早可追溯到商朝,屬於家宅五祀之一,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除了是主掌爐灶的火神,也主掌紀錄人間的善惡功過。拜灶君有兩個重要日子,一為農曆八月初三為九天司命灶君千秋,二為年底送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說到灶神,相信許多人長久以來都有些許疑問,如果沒有請神,灶君會來嗎?農民曆上的「作灶」又是指什麼?我們就先從台灣傳統的安灶儀式說起吧。
台灣傳統安灶儀式
在傳統上,大灶象徵著一家人丁及牲畜的興旺,因此蓋灶的流程相當講究風水理論。砌灶的開工日要挑農民曆上「宜作灶」的日子,再配合家人的流年與生辰八字去選擇;灶的座落位置、方向都要由風水師來指定。新房子第一次做灶前要先拜拜,因為這時灶神還沒進來,拜的是土地神而不是灶神。
大灶興建完成後,第一次進爐火也要選個好時辰,火燒得旺代表好采頭。點起爐火後首先炒米香,白色的米香象徵白銀,發出劈劈啪啪聲代表發財,接著再煮紅湯圓,並炒菜宴請做灶師傅等現場眾人。也有人會煮雞和湯圓,象徵「起家」和「圓滿」。
最後,準備湯圓、三牲、壽金,點香恭請灶神,安灶儀式才算圓滿。假如拆灶重蓋,也要點香拜拜請灶君暫時離開一下。
農民曆「作灶」不是爐台啟用日
看完傳統安灶儀式,應該會發現許多現代生活難以應用的地方。現在台灣人即使買的是新房子,廚房和瓦斯爐要座落何處,通常建商早就規劃好了。屋主沒辦法決定方位,也未必能參與到「作灶」開工的時辰。如今的安灶儀式,最簡單就是在搬進新家時燒一壺熱水,也可以烹煮湯圓等食物討個吉利。
而既然農民曆上「作灶」是代表砌灶開工日,並不是指爐台第一次開火,就不必拘泥這個日子。今天大家多半會挑「宜入宅」或「宜徙移」的日子,來一併進行入厝相關儀式,包括燒熱水、煮湯圓,並用湯圓祭拜灶神、床母等家神。假如日後廚房爐台要重做,就可遵從習俗恭請灶君暫時離席,並選擇「宜作灶」日子動工。
沒有請神、貼畫像,家裡會有灶君嗎?
傳統家庭大多有灶君像,貼在大灶或瓦斯爐附近的牆面。除了入厝、移灶、灶君生,比較虔誠的家庭,每月初一十五會拜家神和祖先,灶君也在其中。而最多人拜灶君的時間點,就是農曆十二月廿四日送神時,準備熱茶和糖果糕餅,並用甜甜的糖果去沾一下灶君的嘴,讓祂「嘴甜甜、說好話」。到了正月初三接神,再換上一張新的畫像。
有些平時沒拜拜的人,到了送神時節會突然想到這個問題:如果沒有貼灶君圖,當初入厝也沒有請灶神的話,家裡會有灶神嗎?一般認為只要有爐灶和爐火,自然會有灶神住在裡面。為求慎重,亦可以用紅紙簡單寫上「司命灶君神位」來代表。
從傳統安灶儀式就可看出,許多習俗需要隨著社會與科技的變遷來更新,多去了解背後的意義和邏輯,就能找出最恰當的變通方法,不再總是為了遵循傳統而綁手綁腳。(編輯:保庇NOW)
資料參考:
翁註重、許聖倫〈大灶的科技與文化形式分析〉
保庇NOW〈灶神生日認真拜!湯圓絕對不能少 餐飲業生意旺旺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國宗教資訊網〈灶神〉
作灶安灶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