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鬼門開」,冥界眾生會回到陽間走走看看,有後代祭祀的就回家探親,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則可以趁著普渡飽食一頓,因此據傳農曆七月陽間會有較多的鬼魂。在過去的傳統中有「鬼提燈」的習俗,又稱做「普渡公燈」、「七月燈」,在過去「路燈」不常見的時代,為好兄弟們指引回家的道路,而隨著社會變遷,現今已經越來越少能夠看到此一傳統習俗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普渡公燈通常會於農曆七月掛上一整月份,吊掛在家門口、村莊口,在傳統世代中這些普渡公燈,幾乎都是由居民自行組裝而成,不同地區的普渡公燈有不同的特色和外觀,燈上所寫的字詞也不太一樣。在台灣的濱海地區,普渡公燈會綁上竹枝、芝麻梗,竹枝等避邪物,再用芝麻梗圍成柵欄代表「請勿入屋」,並且點上蠟燭為普渡公燈的光源。
過去,家家戶戶會利用鐵片、鍋蓋、臉盆、奶粉罐等材料,自己動手做普渡公燈,完成後家人們一起掛上,是凝聚家人向心力的良好機會,也展現為孤魂野鬼照路的善意。後來經過時代變遷許多商家開始販售普渡公燈,以玻璃為面板製成外殼,裡面點上蠟燭,再後來改良成為壓克力板與電燈泡。
普渡公燈掛上後,燈主需早晚三炷清香祭拜,除了為好兄弟們指路之外,也是告訴各路好兄弟,此宅有住人,請勿隨意進屋,並且早年社會的路燈有限,農曆七月掛上普渡燈,不只是為了好兄弟們指路,也讓鬼影幢幢的七月顯得不那麼可怕,走夜路回家們民眾們也因有照明而感到安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現今普渡燈的習俗已式微,半夜回家的路上也因路燈眾多,以及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而不在昏暗無光,因此現代社會已經越來越少看見住家掛燈,但傳統習俗背後慈悲、善良的美意還是需要被後人所記得。(編輯:鍾怡婷)
普渡公燈習俗鬼提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