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文化的歷史相當悠久,可追溯至先秦時期,河南殷墟就曾出土裝飾門戶用的獸骨,推測為避邪作用。最早的「門神」應是古代神話中的神荼、鬱壘;而由於「龍王討命」故事在明清廣為流行,如今民間最常見的是秦叔寶和尉遲恭二位唐朝將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訪台灣的廟宇,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廟門上氣宇軒昂的門神像,由於太過豐富多樣化,許多文史團體特地研究、記錄全台各地廟宇的門神。民間的家家戶戶也留有貼門神的習俗。既然門神也是「神」,到底需不需要拜呢?
廟宇門神:避邪之物,無須特地拜
廟宇的建築內外有許多避邪用的厭勝物,如門口的石獅、外屋脊上鎮邪避火用的「螭吻」、廟內象徵神明軍隊的五營令牌或五營令旗、中脊上彩繪的八卦等,都是用來保護廟宇不被外邪入侵,各有各的特殊意義和用途。
一般來說,我們去廟裡都不會點香敬拜這些器物,門神可看成是厭勝物的一種,自然也不用點香拜拜,最多可在進廟門前雙手合十,略表敬意。
家戶門神:有請神才要拜,沒請神當作裝飾
今日仍有許多家庭維持著貼門神的傳統習俗,在過年前的除夕貼春聯、換門神,那這些門神需不需要拜呢?就要看貼上後有沒有請神而定。
有些人家裡會擺觀音像、佛像、貼門神,這類器物若無特地請神開光,卻對它點香敬拜,很有可能進來的不是你想拜的神,反而進駐一些不好的靈。有些說法會教民眾過年時拜門神,但若先前沒有依照科儀請門神、日常敬拜,光是過年拜一次,很難期待門神就突然出現了。
需要謹記的觀念是「沒有請神開光的塑像、畫像不要亂拜」。貼門神是一個傳統習俗,單純當作裝飾品無傷大雅,也有安定心神的效果;若是有心,進家門前雙手合十、心存善念即可。
門神、地基主、灶神、床母、廁神,加起來便是所謂的「家宅五神」,守護著我們的家戶。祀奉家神的觀念在現代工商社會已逐漸式微,若有心供奉者,最好多多請教專家、依照科儀進行,以免大費工夫反而弄巧成拙。但是,之前曾經拜過、或沒空拜家神的人也不必太緊張,只要行得直、坐得正,相信冥冥之中自有護佑。(編輯:保庇NOW)
資料參考:
全國宗教知識網〈門神〉
維基百科〈門神〉
PTT/Taoism/[問題] 請問門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保庇NOW〈看不見的保全-門神〉
家宅五神門神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