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五營是很普遍的存在,大致上又分為內五營與外五營,內五營是神明的禁衛軍,外五營則是向外招募而來的軍隊。然而有些廟除了外五營,還設有副營,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般來說,內五營用以保衛主神,外五營則是鎮守庄頭的各個角落,以廟宇為中心點,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設置兵營,由神明派兵將駐守,每月會有至少一次的賞兵。按照常規編制,外五營的中營要設置在主神的廟宇旁,但台灣現在寸土寸金,要完整的外五營都有建物是比較罕見的,外五營全部歸於一間建物也是常有的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在某些區域,保留了較為完整的五營編制,同時還有所謂的副營存在。所謂的副營,就是在四個方位的更外圍,或是境內一些治安上比較有所疑慮之處,例如常發生交通事故的路口、接近墳地之處,而增設副營的意義其實很簡單,就是增強境內的防禦能力,讓有意入侵的孤魂野鬼毫無縫隙可鑽。
而副營的象徵物也與外五營會有些差異,通常是外五營有主體建築,而增設的副營則未必有建物,通常是以黑令、竹符、米篩較為常見。若以台灣的軍隊編制來說,副營就好比特遣隊,可以執行小規模的獨立作戰,同時協防外五營,在緊急情況時可以隨時支援,一同守護庄頭的平安。(編輯:黃彥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