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新竹縣竹北市有一間很特殊的廟,叫做十三伯公福佑宮,廟裡有十三位土地公與一位石婆娘娘,但為什麼會稱為「十三伯公」,又有什麼特殊的祭祀方式呢?
其實這間十三伯公福佑宮的建廟過程與台灣的發展有關,莫約在民國八十八年左右,為了進行高鐵新竹站的建設,政府徵收隘口、中興、東平三個里的土地,但是在高鐵預定地中有許多土地公廟因此遭到拆遷,眾多的土地公則被暫時安置在竹北市兒六公園的鐵皮屋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某日,竹北市農民羅阿東先生與妻子在晚上散步時無意在一間鐵皮屋發現這些未得到安置的神像,遂發願要欸這些落難的神明找一個容身之處,雖然獲得地方信眾與政府單位的支持,但是建廟過程一波三折,在民國104年才接近完工,命名為十三伯公福佑宮。
廟中有一尊石婆娘娘,當初在蓋廟時由於廟方人員的一時不察,將石婆娘娘誤認為土地公,因而廟宇命名為十三伯公福佑宮。後來在某位信眾的告知下,大家才知道那位是石婆娘娘,專門保佑婦女順利生產。廟中的神牌則刻著「十二伯公」,並以一位土地公輪值一年的方式做祭祀,可說是台灣少見的「土地公輪值班表」。石婆娘娘則專門保佑感情、婚姻、求子或生產順利,不時都有女信徒帶著化妝品與保養品來祈求石婆娘娘保佑。
十三伯公福佑宮是因應時代變化、被迫拆遷的神明而建成的新廟,但每一尊神明都有著長久的歷史,可以說是既古老又年輕的廟宇,也讓我們知道即使時代在進步,神明也會用各種方式守護著祂們的信眾。(編輯:黃彥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參考:
維基百科-十三伯公福佑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