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新北市蘆洲區或是近日有經過蘆洲區的民眾,可能都有注意到許多宮廟前豎立起高約數層樓的燈篙,對台灣民俗文化稍有涉略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在「建醮」,尤其台灣有句俗諺說:「立冬之後打大醮」,由此可推斷蘆洲這些宮廟確實在建醮沒錯,但這裡的建醮相當特別,名為「國姓醮」,和蘆洲當地過去的一段歷史有關。
清嘉慶十四年間(1809年),當時活躍於台灣海峽、令清廷頭痛萬分的大海盜「蔡牽」率眾侵擾滬尾(今淡水),更引起嚴重的漳泉械鬥。當時滬尾的泉州人眼見情勢不對勁,趕忙請求蘆洲泉州人支援幫忙,蘆洲一帶的壯丁知道後,便全員出動支援滬尾泉州人對抗漳州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時,蘆洲旁邊的武烈灣(今新莊)、平頂(今林口)一帶的漳州人,見蘆洲只剩下婦女、幼童和老殘,便趁虛而入、兵犯蘆洲。留在蘆洲的長輩們,發現狀況危急後,趕緊求助於湧蓮寺的延平郡王。延平郡王下旨,蘆洲婦女全員披上戰袍、舉起旌旗並鳴金擊鼓,且故佈疑陣在邊防地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且婦女們遵照延平郡王的旨令,再派飛鴿偷偷傳書信向在滬尾支援的蘆洲壯丁們求援,武烈灣、平頂的漳州人到了蘆洲赫然發現原來蘆洲尚有許多壯丁守護家園,遂不敢輕舉妄動。遠在滬尾的蘆洲人收到求援信後趕緊返回家鄉,從家人們口中得知延平郡王的幫忙後,決定出兵攻打武烈灣、平頂,並在出發前到延平郡王面前祈求勝利和平安,並允諾若此次戰役成功保住領土,未來三年一醮祭祀延平郡王,感念其恩情。後來,蘆洲泉州人戰勝,武烈灣、平頂漳州人也不再侵犯蘆洲,蘆洲當地人也遵守當時對延平郡王的承諾,至今每三年一次的祈安建醮傳統仍維持相當完整,並稱之為「國姓醮」。
蘆洲境內各角頭廟會豎燈篙,召喚當時犧牲捐軀的義兵亡魂回到蘆洲接受祭祀,因此各地豎燈篙都會盡量豎得多、豎得高,好讓召喚回的義兵亡魂多一些。每三年一次的「國姓醮」為蘆洲當地特有民俗文化,雖如今已不像過去盛況,但每次建醮境內仍會豎起約十幾支燈篙,且活動長達一個月。現在蘆洲的「國姓醮」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接下來會豎起越來越多支燈篙,且醮壇也會越搭越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同到蘆洲參與這三年一次的「國姓醮」盛事。(編輯:連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