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引起廣大迴響的「大溪大禧」慶典嗎?「大溪大禧」將台灣傳統遶境打造成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除了有傳統遶境、暗訪、祝壽大典等活動,還設計了古宅與電音、老街與實境遊戲等跨界合作,更邀請日本四國的Hyoge祭一同歡慶,給了信眾全新的慶典想像。今年,「大溪大禧」又要回來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在介紹「大溪大禧」之前,絕對不能漏掉主角「普濟堂」關聖帝君。當初由江姓先民自中國移請關聖帝君、關平太子、周倉將軍三位神明金尊至大溪,並祀奉於私宅內;明治30年(1897)左右,大溪居民王天恭與福仁宮廟祝李才旺兩人至苗栗沙坪迎三聖恩主香火回大溪,也借江姓後代私宅祀奉,香火鼎盛。明治35年(1902)當地仕紳提倡設立「普濟堂」,並推派江序益先生為堂主,普濟堂規模逐漸壯大,香火愈趨興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約大正3年(1914)普濟堂開始於農曆六月廿四日關聖帝君聖誕舉辦遶境活動,雖然規模不大但仍是凝聚地方向心力的信仰活動。大溪地區後因大漢溪河道淤塞導致樟腦業沒落,大溪地方仕紳結隊前往九份採礦,卻遲遲沒有尋得礦脈,「大溪採礦隊」恭請普濟堂關聖帝君前去點坑位,果真「點石成金」!關聖帝君點到的坑位中金無數,投資者、工頭及工人皆收穫滿滿,為感念關聖帝君靈顯,「大溪採礦隊」的成員們集資為關聖帝君訂做神轎,並於大正6年(1917)組成同人社參與遶境,這也是大溪「社頭」的起點。
自從同人社加入關聖帝君聖誕遶境後,大溪當地居民紛紛以職業、聚落為基礎成立社頭,短時間內大溪地區就成立了15個社頭,到了2015年已有34個社頭組織參加關聖帝君聖誕遶境。因為社頭的增加使得原本只有一天的遶境活動擴大舉辦為期兩天,成為大溪地區最重要的文化慶典之一,更被大溪當地人譽為「第二個過年」,每年到了關聖帝君聖誕時,旅居在外的大溪人都會回到大溪一起參加這場盛事。
今年的「大溪大禧」一樣由最接地氣、最懂台味美學的金獎設計師「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和普濟堂總幹事討論溝通後,以線條圓潤、可愛親民的關聖帝君再加上神龍的形象呈現,霓虹慶典色系則重現大溪宮廟風華。
劇場服裝設計師李育昇則希望透過小將軍神偶的造型、配件設計,帶給孩子新穎的「遶境美學」,包含頭冠、盔甲和大鬍鬚等,在不偏離傳統神偶特色的框架下,呈現出更多可能性,更網羅了大溪當地孩子組成小將軍聯盟進行藝陣特訓,活動當天大家都可以看到這些又潮又神氣的小將軍!
此外,去年也有的【神嬉舞夜】活動,於桃園唯一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內,除了用光影藝術翻轉古宅外,更請來舞者廖苡晴、嘉天神將大仙尪、土產歐爸搖滾樂團拍謝少年和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等多組實力派卡司進行跨界合作演出,向傳統致敬。
若比起熱鬧、鼓動,你更喜歡寧靜、思考的話,本次活動有個特別的環節你一定不能錯過。關聖帝君遶境時的駕前部將,在地人稱之為「將軍」,而負責扛將軍神偶的則稱之為「將軍腳」,主辦單位深度挖掘並紀錄這些將軍腳的故事,帶你看見人與信仰之間最真摯的連結與互動。
每一次遶境,結合的除了在地人彼此間的情感和凝聚力外,更是人與土地、信仰的連結,從「大溪大禧」的活動中,我們可以看見由信仰支撐起一個區域的能量,是無可限量的,僅管傳統信仰在現代社會漸漸被邊緣、式微,但只要你參加一次「大溪大禧」,你就會知道原來信仰的爆發力和可塑性從來就不曾減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溪大禧」
7月13日(六)-7月28日(日)
全城歡慶│一起遶境
資料提供:
衍序規劃設計
大溪大禧 Daxidaxi粉專
大溪普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