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路上流傳一段影片,行政院長蘇貞昌出席一場告別式,在簽名簿上簽名後,神色凝重地將筆丟出後快速離去,被某些網友指責「筆用丟的」,但情況真的是如此嗎?
「筆用丟的」這件事,蘇貞昌稍早有在自己臉書上解釋,是這他家鄉屏東的習俗,在喪禮上簽名後擲筆,代表不希望這種事再發生。「擲筆」通常出現在捻香者與往生者或其家族有著深厚交情,捻香者在簽名簿簽完名後將筆丟出,用以表示自己的哀痛。「擲筆」就好比我們日常生活中講到令人難過或生氣的話題時用力拍桌以宣洩情緒,潛台詞是「我很難過,為什麼會這樣!」、「怎麼這麼突然,什麼都沒說就離開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習俗真的存在,蘇貞昌以「擲筆」稱呼之,因此有部分網友以為這是「點主」儀式上的「擲筆」,其實兩者並不相同。「點主」儀式上的「擲筆」,是負責將往生者的魂魄引入牌位的「點主官」在完成儀式後,將「點主」所用的硃砂筆丟向東方或向陽處,再將墨筆交由子孫收藏使用,以求世代科甲,這裡的「擲筆」是固定科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往生者家屬藉由捻香者「擲筆」了解到他的哀傷之情,因為大悲無言,其悲傷情緒盡在不言中,以「擲筆」就能完整傳達。捻香者「擲筆」是一種「不成文」的情緒表現,代表捻香者當下的哀痛情緒。並非每一位捻香者都會「擲筆」,這個習慣也並非台灣各地都有流傳,有時不明所以,被嚇到是難免的。
告別式哀傷肅穆,不適合外放過多的情緒,以免再度牽動往生者家屬的悲傷,也因此流傳著許多用以表達深刻意涵的肢體語言,例如今天介紹的「擲筆」,以前曾提過的「送毛巾」,都是台灣喪葬文化的內涵,希望大家都能了解這些動作背後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