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嘉義市西區的嘉義福社宮,創建於清嘉慶廿三年(1818),過去這裡的舊稱為「番社內」,是漢人與平埔族洪雅族往來、交流的區域。
此區的漢人與平埔族融合得相當順利、和平,在主祀土地公的福社宮內,正殿的龍龕還祀有一「番王爺」,就是要感念過去平埔族在這裡拓墾、開荒的辛勞,起先是立神碑,後刻金身供信眾祭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在廟前的五營小祠上寫有「番營」,且祠內立有一「諸羅眾番親神位」的木牌,據說番王爺生前是諸羅山社的人,殿內也因此懸有「福輝全社」的匾額。這裡的「番營」可能是全台唯一由平埔族組成的五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福社宮的「番營」尚有一令牌,上寫有「潘祺大將軍率領陸仟陸佰名勇士鎮守西門副將潘勇潘礼」。保庇NOW曾利用《神明的軍隊!五營兵將(一)-何謂五營?》、《神明的軍隊!五營兵將(二)-五營編制與負責神明》、《神明的軍隊!五營兵將(三)-五營兵力來源》三篇文章向大家解釋五營的概念,簡單說就是幫廟內神明辦事、維護宮廟和神明安全的軍隊,平常也要巡視管區內是否有惡靈要作亂。福社宮的番營是台灣族群融合的最好見證,不管是在廟宇文化還是歷史文化上都有其重要價值。
資料參考:
中央研究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市福社宮
楊逢元,《福德好神》(晴易文坊媒體行銷有限公司,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