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 帶您認識台灣雙忠信仰

黃彥昇-2019-05-05 09:00:57
台灣漢文化圈的民間信仰可說百花齊放,根據移民原鄉的不同,所供奉的神明也不盡相同。這些神明大多是分靈於先民故鄉的地方神祇,因為同鄉之間意識型態的認同感,而成為一地的信仰中心。
木柵集應廟。(圖/記者黃彥昇攝)
今日要介紹的「雙忠」是兩位神明的合稱,這兩位大家都不陌生,就是在國文課本中有收錄的〈張中丞傳後敘〉的兩位主角張巡、許遠,又稱「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在台灣地區也稱「尪公」。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木柵集應廟保儀尊王。(圖/記者黃彥昇攝)
這兩人是有名的忠臣,唐代安史之亂時奉命死守睢陽城,經過十個月的死守始終得不到朝廷的兵力援助,最終城破被縛,不久後遭到殺害。

兩人死後受到唐朝皇帝追封,張巡的妻子也被封為「申國夫人」,而「保儀」二字來自於「保城儀邦」,後來在華南一帶逐漸成為民間信仰,被視為農業、農村的守護神。

然而,到底哪一位才是「保儀尊王」,哪一位才是「保儀大夫」,有著不同的說法,有說法指出,許遠生前官位較高,應該為「保儀尊王」,但亦有人認為張巡才應該是「保儀尊王」,這種「尊號互易」的現象並沒有所為對與錯的分別,真正重要的是對兩位神明的信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兩位神明的尊號很多,也常看到「雙忠尊王」、「文武尊王」的聖號,也許未必是同一個系統衍生出的信仰體系,但無論怎麼稱呼這兩位神明,虔誠敬奉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保儀大夫
保儀尊王
雙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