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在台灣史上發展的早,在明清時期漢人大量遷移來台前就有平埔族、西班牙、荷蘭在此發展,漢人來台後淡水成為重要聚落,許多原鄉信仰也跟著進入淡水,也有著許多有趣傳說。
今天這個風水故事的發生地點,是位於淡水的國定二級古蹟鄞山寺(鄞,ㄧㄣˊ),主祀定光古佛,是漢人祭祀圈常見的高僧信仰。定光古佛俗名鄭自嚴,是宋朝初年的得道高僧,有關祂的記載是大多出自南宋文人周必大的《新創定光庵記》,文中明確指出定光古佛是泉州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故事是台灣風水鬥法常見的典型,在吳瀛濤的《台灣民俗》中有詳細記載,也藏被收錄在鄉野奇談之類的書籍,內容上大同小異,經過整理後,故事上是這樣的:
古老相傳,鄞山寺的風水是水蛙穴(一說蛤蟆穴),鄞山寺的建築格局也依此而建,寺前有一半月型的水池就是是水蛙的嘴,寺後有兩口水井是水蛙的雙眼。
但是在鄞山寺不遠處的草厝尾街(今公明街的一部分)居民反對建寺,因為草厝尾街的風水是蜈蚣穴(一說蚊子穴),若鄞山寺建廟,會造成「水蛙吞蜈蚣」的情況(水蛙、蛤蟆;蜈蚣、蚊子,請自行排列組合),讓草厝尾街敗壞。但這個反對不被採納,鄞山寺依然建成了。
至此之後,鄞山寺只要一撞鐘,草厝尾街上屋子就會失火。這樣一來不得了,就算鄞山寺一個月只敲一次鐘,草厝尾街一年也要發生十二次火災。
草厝尾街的居民找了一位地理師來克制鄞山寺的風水,這位地理師想了一個辦法,指示居民在草厝尾街上豎立起一根很長的竹竿,竹竿頂端繫著燈火,以象徵「釣水蛙」的方式破解鄞山寺風水。
此法果然一舉奏效,鄞山寺後方的一口水井逐漸混濁,據說就是水蛙的一隻眼睛被釣竿刺瞎,若持續惡化,另一口井也開始變混濁,就是鄞山寺的風水完全敗壞之時。同時鄞山寺中也有不少人的身體健康出現問題,只能連忙找來道士進行宗教科儀,才保全了水蛙的另一隻眼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類型的「風水鬥法」常見台灣各地,其實追根究柢來看,不外乎是兩個族群的摩擦,在這些衝突之下,誕生的有趣故事。
鄞山寺風水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