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慈裕宮位於苗栗縣竹南鎮,主祀天上聖母,人稱「中港媽」,是一間極有歷史的廟宇,廟宇本身被列為縣定古蹟,每年端午節舉行的「祭江洗港」也被列入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
慈裕宮的歷史很早,根據文獻記載,曾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修建,這就表示慈裕宮的歷史可以再往前推進,據說最早的歷史是南明永曆十二年(1658年)。慈裕宮一開始是閩粵兩地的先民一起共祀,之後在清朝年間因為幾次的分類械鬥事件,為了避免此類事件再發生,淡水撫民同知張啟煊出面勸和,粵人另建合港田寮永貞宮祭祀媽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港媽」留下的傳說很多,現今慈裕宮保有兩個匾額,一個是「允王唯后」,據說是慈裕宮三媽開藥方治好了同治皇帝與慈禧太后,因而獲賜匾額。另一個是「與天同功」,傳說媽祖保佑兵部尚書岑毓英督辦的大甲溪橋樑修建工程,讓載運修建材料的船隻平安進港,經官員上奏後獲得光緒皇帝御筆賜匾。
與大多數的媽祖習慣在農曆三月出巡不同,「中港媽」照慣例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一號舉行「祭江洗港」的活動,背後的故事是這樣的:日治昭和18年(1943年),中港溪漂來一隻擱淺的鯨魚,許多人爭相觀看,造成原本只能搭乘20人的船擠上了60人,船家勸導遊客下船不成,在眾人催促之下被迫開船,船開到港心就被一陣大浪襲擊而翻船,最終因為這件事罹難的有32人。同年底又有一艘滿載日本兵的軍艦在港口外被美軍轟炸擊沉,船上的日本兵全數陣亡。從此,地方開始不平靜,時不時有孤魂野鬼作亂的消息傳出。
人心惶惶之際,身為地方守護神的「中港媽」出手了,慈裕宮的媽祖們各司其職,大媽「定殿」、二媽「出征」、三媽「做醫生」。就在某次三媽遶境行經中港溪之時,眾人扛著的三媽神轎突然改了方向,直接往溪裡走去,眾人不解其意,就隨著三媽直接渡過中港溪,後來才知道,三媽此舉是在渡化中港溪中的孤魂野鬼,讓地方平安。
從此之後,每年的端午節都會在中港溪的出海口搭設祭壇,稱為「祭江洗港」,整體流程在農曆五月一號就開始,會在出巡路徑上每隔72步就貼一張三媽符令,重要的路口與橋頭也都要貼,到了端午節當天舉辦大型的遶境,莫約下午五點開始「祭江洗港」的科儀,其過程繁瑣且慎重,要等三媽指示完結,全部的科儀才算結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祭江洗港」是當地的重要文化,讓人看見不一樣的端午節與人神之間的團結,在2009年時被登錄為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是許多信眾從小到大都無法割捨的情感,絕對是值得被記錄的珍貴文化。
中港慈裕宮祭江洗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