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凶宅剉咧等?硬頭皮入住前 「5大淨宅法」學會心安

▲曾發生過刑事案件、出過人命的房子往往成為人們口中的「凶宅」,不想踩雷購屋前最好打聽清楚,萬一不幸買到,可以透過5種「淨宅方式」處理。(圖/NOWnews資料照片)
生活消費中心/綜合報導-2023-01-16 16:31:45
*本篇重點提示*
◾什麼是凶宅?
◾買房或搬家之前,多跟鄰居、里長打聽消息,避免誤中陷阱
◾萬一不幸買到凶宅,可以用5種方式淨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人買房子或租房子,最怕就是買到「凶宅」,也就是曾發生過刑事案件、出過人命的房子,雖然現在房屋買賣或租賃的資訊很公開,也有不少房仲專門賣這類出過事情的凶宅,或是有人專門從凶宅中撿便宜,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觀念下,還是讓絕大多數的人對於凶宅還是望之卻步。該怎麼避免買到或住到凶宅,在挑選房子之前就得先做好準備,例如購屋前最好詳細跟鄰居或是里長打聽,真的住進去的話,可以利用宗教科儀處理灑淨,或是請神明坐鎮家裡保安康。《NOWnews今日新聞》特別幫大家整理關於凶宅的注意事項,趕緊往下看就知道。

1.買房、搬家之前該這樣做

如果能在搬進去之前就發現問題是最好的,假設在看房子的時候就覺得有些不對勁,像是奇怪的污漬、房價遠低於周遭行情,或是鄰居奇怪的眼神,就要特別注意了。當你覺得怪怪的,建議最好脫離房仲眼線,私下找里長、鄰居、管區員警打聽消息,如果都沒有問題還是覺得怪怪的,就直接到你常拜的大廟擲筊問神明,記得報上你正在觀望的房子的住址。

另一方面,為什麼有些房子沒出過事也是凶宅?根據文獻顯示,有些房子因為風水等因素,在落成當下就是鬼屋,有時這些煞氣比人為因素的凶宅還要凶險,民眾不可不防。

2.搬進去之後該這樣做

如果你一時不察而住進凶宅,房子都已經過戶好、事情已經定案無法挽回,那就要乖乖認命嗎?雖然無奈但仍要堅強面對,提供幾種淨宅方法給讀者參考。

A.以宗教科儀處理

根據每個人的信仰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信仰佛教的朋友可以請認識的出家師父在住宅中進行小型法會,道教就請有授職的道長處理。如果你是拿香拜拜不特別信哪個宗教的朋友那就更簡單了,稍有規模的廟宇都可以直接請教廟方人員,配合專業人士收取合理費用,有的時候或許還不必花錢。但要千萬注意,不要去找到一些神棍,以免事情沒解決還被敲一筆大的,得不償失。

B.到大廟稟告神明

如果有從小拜到大的廟宇,在入住新的住所前就要向神明稟告,讓主神知道有一位本地子弟在外打拼,記得報上住址,神明有空時會去巡一巡。如果沒有特別拜的廟,那就去住所附近的大廟拜拜,一樣要記得並告神明你是何人,何時搬進何處,請神明護佑。如果已經發生怪事了,就向神明稟告發生了那些事,請神明做主。特別提醒大家,建議如果大廟拜完了,離住所最近的土地公廟也要去一趟,畢竟土地公號稱「神界里長伯」,先打個招呼比較妥當。

C.求護身符防身

護身符也稱平安符,是神明靈力的代表物,符紙上的神明印代表這張符是由神明所發,也是在宣告求有護身符的人是某某神明所護佑。有些大廟亦有較大張的鎮宅符,專門用來安鎮家宅。護身符、鎮宅符的求取方法依每間廟的規定不同求取方式也不太一樣,但大多要擲筊獲得神明同意,求到之後要記得過香爐,小型的護身符隨身攜帶,大型的鎮宅符則貼在家中。

▲搬新家記得到廟中稟告神明,保佑一切順遂平安。(圖/NOWnews資料照片)


D.請神明金身到家中坐鎮

請神明金身到家中消災賜福其實在台灣社會很常見,舉凡搬新家、開店,這類場合都有機會看到神明金身出現,家中如果有奇怪的東西作祟,當然也可以直接請神明到家中處理。通常要請神明金身要有些手續,不少廟宇也有專門的部門處理,建議直接詢問廟方,能否請神明副駕到自家家宅作客幾天,費用則依各廟規定。在民間信仰的觀念中,若神明金身外出,五營兵馬必定隨行,若家中確實有奇怪的東西,神明剛好率兵馬掃蕩該處。

E.趁廟會時淨宅

廟會就是神明遶境,遶境的本意就是神明巡視自己管轄範圍內是否有什麼異樣,如同前一點,神明出巡時五營兵馬都會隨行,再加上參予遶境的交陪宮廟的數量眾多,其實一場廟會就是一次大規模掃蕩行動。建議可以在遶境時於家門口設香案,通常有設香案的地方神明都會稍微逗留,抓緊這個機會向神明稟告你的問題,基本上都可以解決。若是遶境隊伍中有家將、官將之類比較英勇的陣頭,也可以在遶境前跟將團頭人商量好,請他們來淨宅。至於該有什麼禮數,邀請將團淨宅的主人家該準備什麼,直接請教將團頭人即可。

▲趁著神明繞境時,請神明作主幫忙淨宅,也是一個好方法。(圖/NOWnews資料照片,記者黃彥昇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台灣民間信仰中常見不少淨宅方式,越是傳統的鄉鎮越是常見,但為避免住到凶宅的最好方式還是不要租或買凶宅,在買房租房前就先打聽清楚,避免到時候住進去有個什麼不愉快,預防勝於治療是最佳的原則。(黃彥昇)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民俗說法僅供參考,切勿過度迷信。
 
NOWnews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