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神明很少見/「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

善化慶安宮沈光文金身。(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 攝)
黃彥昇-2018-09-21 23:06:00
沈光文這個名子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至少在筆者以往的求學過程中,歷史課本上並沒有記載祂的姓名,直到開始接觸台灣史之後,才開始認識沈光文。不認識祂的也沒關係,下面將為各位介紹這位已經被奉為神明的一代文人。沈光文是明朝人,在明末崇禎年間入國子監。崇禎皇帝在以身殉國後,沈光文投靠明朝宗室魯王朱以海,被授以「太常博士」之職。隨著清兵南下,南明諸王的軍隊節節敗退,沈光文也隨著魯王朱以海轉戰各地,先後到過舟山群島、廈門,最終到了金門。不久之後,金門成為反清主要大將「國姓爺」鄭成功的勢力範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這些南明王朝的王爺們並不是一致對外的,內部的派系問題也非常嚴重,以前在歷史課本上要用螢光筆畫記號的「福唐魯桂」四位王爺並沒有通盤合作,鄭成功一開始屬於唐王朱聿鍵一脈,唐王朱聿鍵後來即位為帝,年號「隆武」,鄭成功被賜予「國姓」與改名「成功」都是由隆武帝賜下。之後隆武政權敗亡後,鄭成功轉而擁立桂王朱由榔,即是後來的「永曆帝」,鄭成功「延平郡王」的爵位就是他所封。

總而言之,鄭成功一脈與魯王朱以海之間的關係似乎並不融洽,就算不久後「永曆帝」駕崩於雲南,兵部尚書張煌言上書魯王朱以海請求魯王早日登基繼承大統,都因為沒有鄭成功的支持而未成。雖說兩人明明就是鄰居,但不知為何鄭成功對這位明朝王爺不甚重視,導致魯王與其部屬在金門的生活都過得有些困苦,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沈光文。

善化慶安宮沈光文金身。(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 攝)


鄭成功在登陸台灣,設立東都與一府二縣後的隔年隨即逝世,明鄭王朝陷入繼承人之亂,此時留在金門的沈光文心灰意冷,買了一艘船打算攜帶家眷回到福州,未料一場颱風將船吹來台灣,似乎也命中注定的,沈光文要為台灣留下許多精彩的第一手文獻資料。

來到台灣的沈光文先短暫居住在府城,隨後移居「目加溜灣」,也就是現在的善化居住。「目加溜灣」是平埔族原住民的聚落,沈光文在此居住時對當地居民帶來了一些醫療與文化上的貢獻,畢竟沈光文在明鄭王朝內是非主流派,祂一個人能做的並不多。

晚年沈光文邀請諸羅縣令季麒光等十四人組成「東吟社」,是目前台灣第一個可考的漢語文言詩社(應該吧?),可惜的是,「東吟社」的詩文至今大部分都失傳了,只有少部分留下來。

但沈光文自己卻留下了不少文學作品,在文學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尤其是一些記述當地風土民情的詩文,是用以研究十七世紀以前台灣島上情形,極為珍貴的第一手文字資料,因而被譽為「海東文獻初祖」。

而沈光文度過晚年的善化有一間慶安宮,主祀天上聖母,在民國七十一年雕塑了沈光文的金身,安座於後殿,於「五文昌」當同僚,所以曾有一段時間,慶安宮是「六文昌」在護佑考生。後來因為「六文昌」起了爭議,沈光文的金身被移出後殿。(奇怪了,戰隊系列有第六人跟四天王有五個一樣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不久之後,廟方直接建了一間「沈光文紀念廳」,沈光文的金身直接安奉在紀念廳內享受香火,雖然少了五位文昌作伴可能有些孤單,但沈光文至今依然護佑著當地百姓,若大家有空,可以到慶安宮參拜,再好好瞭解這位「海東文獻初祖」的一生貢獻。

善化慶安宮
沈光文
海東文獻初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