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最短的官方媽祖廟 消失的台北大天后宮

臺灣博物館,清朝時期為官方建立的台北大天后宮(圖/林書竹攝)
Ellen-2018-07-13 00:30:18
228和平紀念公園除了本身就是古蹟,園區內更有歷代遺留下的痕跡,散布在台灣博物館周遭的石柱,民眾走累了不免坐在上頭休息一下。這些石柱可是大有來頭,清朝時期台北最大並受官方認證的大天后宮建築遺跡,它是如何消失,供奉的媽祖又去哪了?台北大天后宮不是位在西門町由日本佛教真言宗台北弘法寺改建的台北天后宮,而是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年)台灣巡撫劉銘傳主導建造的台北府城大天后宮,位置就是現在的台灣博物館。根據歷史記載,台北府城天后宮占地三千多坪,為二層樓建築,並有七百九十五坪。與聖王廟、臺灣省城隍廟和稱為為台北府三大廟,每逢官方祭典各地文武官員皆須前來朝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色標註為天后宮、聖王廟、台灣省城隍廟(圖/臺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
比對明治二十八年八月十日測製的臺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可以確定天后宮的面積當真不小,重要政府機關距離不遠。日本人剛到台灣,利用許多廟宇改建為政府機關辦公室、學校、宿舍等,台北府城大天后宮也逃不過改建的命運。

不過對此有各種說法,一是說戰後資源匱乏,廟務無人打理,破舊不勘,日本政府便順理成章地改建;有一說是明治四十四年的強烈颱風,使得廟宇倒塌,乾脆改做他用;還有一說就是為了蓋台北新公園(228和平紀念公園)就把廟拆了,改建成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用來紀念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也是現在台灣博物館的前身。

台灣媽祖信仰蓬勃無庸置疑,但是大家是否對於媽祖的臉色有些好奇,為什麼有些地方相當強調自己是金面媽祖。民間說法是只有官方勅封的媽祖才能使用金面,而讀書人和商人祭拜的媽祖則是紅面,黑面媽祖因為戰鬥力較高,舉凡需要打架驅魔除妖都找祂。神話傳說,黑面媽祖就是因為跟蛇精決鬥被毒煙噴到,臉才會變黑,不然祂以前也是擁有粉嫩蘋果臉的女神。

台北大天后公舊址紀念碑(圖/林書竹攝)
台北大天后宮存留僅有短短的二十幾年,廟體被拆除後,神像則被收存在倉庫裡。碰巧被前來台北開會的小基隆(三芝)仕紳黃見龍發現,便向長官申請迎回小基隆福成宮奉祀,結束了金面媽祖受困倉庫的苦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4年為了慶祝台北城建城120周年,台北市文化局邀請文史工作者和仕紳發起,恭迎清代臺北府城大天后宮金面天上聖母神像重回臺北城,接著便擴大為「北臺灣媽祖文化節」持續舉辦至今。

臺灣博物館旁台北大天后宮遺跡(圖/林書竹攝)
後來又在台北賓館庭園中一隅,發現台北大天后宮的石柱、石階、石鼓、石獅等建物。文化局結合民間力量,邀請設計師將這些建物融入公園造景,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觸古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