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電影沒教的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盜墓者的報應

盜墓題材電影《飛鷹計畫》。(圖/《飛鷹計畫》劇照)
黃彥昇-2018-07-04 00:02:18
「盜墓」這筆「死人財」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文化中都有人搶著發,有關盜墓的電視劇、電影也是觀眾們最喜愛的劇情題材之一,像是經典中的經典《古墓奇兵》、成龍主演的《飛鷹計畫》和最近火紅的電視劇《盜墓筆記》等等……
盜墓。(圖/翻攝自網路)
盜墓指的是進入陵墓、地下墓室盜取陪葬品,通常都是為了盜取高價值又精美的陪葬品。盜墓的起源由來已久,像是有考古學家研究認為秦始皇陵曾遭盜墓賊挖掘、破壞,且被發現的大部分兵馬俑手上的武器都被拿走了,且陵墓更有被放火燒過的痕跡,因此考古學家推測應是項羽所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甚至歷史上還為盜墓者歸納出了四大門派,四大門派間依憑其辦事風格不同、對盜墓的理念不同等因素劃分,但不代表門派內具有師徒關係,其實大家還是各有各的「事業」。這四大門派分別是:

  • 喜歡單打獨鬥的「摸金派」,以摸金字符作為身分認證系統
  • 總是掩飾為當鋪商人或骨董玩家的「發丘派」,習慣團隊行動發揮團隊力量,以發丘銅印為身分認證
  • 與道教有淵源的「搬山派」,大部分的搬山門人都會身穿道士服,但搬山派習慣將陵墓整個打通、通風,對陵墓的破壞也最大
  • 靠靈敏嗅覺盜盡天下墓的「御嶺派」,御嶺派的盜墓人大多是土匪,沒有身分認證的有力證據。利用鐵杆打入地下,再靠鐵杆的手感、土壤顏色和味道判別
被盜陵墓。(圖/頭條森林)
盜墓除了比眼光準確、技法純熟外,最重要的便是「膽子大」。盜墓者因為總是在深夜出沒,且陵墓大多是在荒郊野外,因此從古至今很難能真的抓到盜墓者,更不用說是嚴懲盜墓者了,因此只能動用社會道德與人類倫理來約束盜墓者,最常聽到盜墓者會遭遇到的報應有以下幾種:

  • 得怪病
  • 遭遇意外
  • 上吊自殺
  • 失去江山、事業一落千丈
  • 子孫不興
  • 官司纏身
歷史上有許多文獻提到盜墓者遭受報應的例子,就是希望以此作為警惕,並將盜墓者的人生結局導向「詛咒」、「報應」的輪迴,且強調回頭是岸就免遭受任何詛咒,期望達到約束力。你以為到了西元21世紀盜墓事件就會銷聲匿跡了嗎?才沒有!時不時還是可以看到盜墓的新聞,盜墓者想的無非是挖出越古老的文物就能賺越多,因此盜墓可能永遠都不會有消失的一天。

資料參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維基百科-盜墓
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四大盜墓門派
盜墓者所遭受的八大報應

報應
御嶺派
搬山派
摸金派
發丘派
盜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調中心

  • 網友呼籲修法,「虐童致死者唯一死刑」」,你支持嗎?

    支持,虐童致死唯一死刑,才能有效嚇阻。
    反對,威權時代才有唯一死刑,法治國家還是應讓法官有量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