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報喜沒它不行 雞酒麻油雞才不是小吃而已

麻油雞除了冬令進補,更是產後調理的食補(圖/Ingimage)
Ellen-2018-04-10 00:34:40
前陣子米其林的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讓台北36家美食陷入排隊風潮,其中有許多小吃其實是從生命禮俗中的補品演化成大眾美食。麻油雞,無論現在和過去都是給生子後的婦人進補食用,和民俗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台灣俚語:「生贏雞酒(麻油)香,生輸四塊板。」說明當時社會醫療衛生普遍不發達,女性分娩是一件以命相搏的人生關卡。生產順利就有雞酒進補,若不幸難產就只能準備棺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雞肉溫補能盡快補充營養(圖/pixabay)
雞酒也稱為麻油雞,在中醫上麻油具有益肝腎,潤五臟的功能。分娩後的婦人吃麻油能夠促進子宮收縮排除惡露,薑能夠暖和身體驅除寒氣,雞肉則有豐富的蛋白質補充營養。況且過去要吃肉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好不容易撐過人生大關,自然得要大肆慶祝一番。

在寶寶出生第三天稱為三朝,要在澡盆裡放桂花心、橘子葉、三顆石頭。這三顆石頭的意義,是要幫寶寶做膽,到家附近找大小適中的石頭(太小太懦弱,太大又膽大包天),形狀圓個性才會圓滑,另外就是希望寶寶健康強壯像石頭一樣。

而在三朝這天還需要報酒,報酒也稱報喜。要煮雞酒(麻油雞)、油飯祭拜祖先,請祖先保佑寶寶能健康平安的長大。拜完之後,再帶祭拜後的雞酒回娘家,告知娘家外孫平安誕生,娘家則是回送各種補品幫女兒調養身體。

在此同時不能忘記促成良緣的媒人。物資貧乏的年代,會直接拿一隻活雞和油飯給媒人,雞是要請媒人去拜送子觀音,保佑孩子聰明健康。之後媒人會再把雞還給產婦補身,油飯就留著自己享用。

另外,從小孩一出生到滿十六歲都有一位默默守候在旁的守護神床母,每到農曆七月七日也要煮雞酒(麻油雞)、甜米糕祭拜,請祂保佑小孩不被邪魔侵擾,好好吃飯,好好長大。

隨著社會型態改變,人們生活品質提升後,就直接送雞酒和油飯。有些媒人則會將雞酒裡的雞頭、雞腳、雞屁股挑出來,再和番薯、石頭、米回禮給產婦。含蓄的表示從頭到,哇攏沒吃。番薯落地生根,隨便養隨便大,而且種一個長一串,期許小孩好生養,兄弟姊妹多。石頭和米則是希望小孩頭好壯壯。

我們常吃的雞酒(麻油雞)在過去是一種對新生命的祝福,和喜訊的象徵。雖然現代社會醫療各方面已有顯著的進步,但是生產對於母親和小孩仍有許多難以控制的因素,能夠母子均安是每個環節的專注用心和神靈的庇佑。下回吃雞酒(麻油雞)記得要心存感激和祝福,也要注意太補會上火流鼻血喔。

資料來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臺灣大百科全書-雞酒
《不知道會被笑的66個禮俗禁忌》春光編輯室

三朝
報喜
報酒
生命禮俗
雞酒
麻油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