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台南關廟腦中的美食名單就全部跑出來了,關廟名產關廟麵、鳳梨、竹筍;關注國內外棒球賽事的朋友自然會想到王建民、郭嚴文等選手,對於關廟我們就在有點熟悉卻又陌生中擺盪,今天要來告訴你關廟和山西宮密不可分的關係。
聰明的讀者應該知道關廟區的由來,就是來自山西宮的主神關聖帝君。明鄭時期,先人到此開墾,關聖帝君一直都是大家心中安定的力量,山西宮也是整個區域最明顯的標的物,大家總習慣稱呼這一帶為關帝廟,久而久之關廟便成為這裡的地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別具特色又有許多名人誕生於此,當然要找了解台南又熟悉在地廟宇、從小土生土長的台南子弟。翻找口袋名單,發現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高思博是最理想的人選,保庇NOW發出邀請,高思博本著對家鄉的熱愛,二話不說帶著我們這些都市俗,來認識台南好廟。
在前往山西宮的途中,高思博沿途為我們講解台南各區的歷史文化,從車子一發動,這些在歷史課本上讀不到的在地文化,高思博都如數家珍,甚至告訴我們哪些店家是在地台人最愛的。不過他也感嘆,這些前人留下東西很容易被打成「落後」、「不文明」,他感到無奈,卻更想盡一己之力讓它們回到該有的位置。
初來乍到山西宮絕對會被寬廣的廟埕震懾,但是你知道嗎,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許多民家中的關聖帝君神像,被迫燒毀。山西宮部分小尊神像也被強制焚化,但鎮殿關聖帝君,因為神像巨大威嚴使得日本人不敢隨意處置。看見鎮殿關聖帝君臉龐光滑,小編傻呼呼地問怎麼能維持到現在還這麼帥氣,歐明堃主委告訴我們正殿關聖帝君是泥塑而非木雕,加上廟方盡力維護才能夠讓關聖帝君風華如昔。
高思博委員帶著大家來到一旁的太歲殿,告訴我們這裡就是山西宮的舊廟,屋頂上的一磚一瓦都是從過去舊廟拆卸而來。日治時期的舊照片紀錄舊廟兩旁都是店家,每到熱鬧時廟埕總是擠得水洩不通。後來都市更新,加上往來參拜的信徒日益漸多已經無法負荷,請示關聖帝君後才著手進行擴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恰巧是山西宮12年戊戌科建醮大典,造王船所需的龍骨將會由關聖帝君親自指示,確認之後才會將選擇的樹木砍下處理,因此每到建醮大典種植樹木的農夫也會自行奉獻。且典禮相關事務從前一年就已開始籌備,歡迎大家到時候一起來參加,錯過就要再等12年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