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各地的宮廟都要有人管理,這些人有時稱作「廟公」、「廟祝」、「廟婆」,有時也會看到身穿道袍的道長或出家師父在廟內作法事。大家會不會好奇這些維繫廟宇運作的無名英雄是有給職或無給職?又要有什麼資格才能擔任呢?
一間廟一定會有一位以上的廟公,香火旺盛的大廟還會有嚴謹的組織共同管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規模不大的宮廟的廟公不需要太多的條件,有時是地方上退休的老人家,只要當地人沒什麼太大意見,經地方耆老同意就可以直接上任了,不需要太複雜的儀式。
如果這間廟是私人產業,那廟公通常由廟宇持有人擔任,或者是持有人的親屬,就像「花甲少年」中演的一樣,廟宇持有人是花甲的叔叔,但擔任廟公的是花甲的父親(花甲爸還兼任乩童)。
廟公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在固定時間開關廟門,以及早晚定時燒香給神明。看似簡單,但真的要做到好還真不簡單。廟內外的整潔就不必說了,外觀不整潔的宮廟誰會想去?
如果有人到廟內參拜而不知禮儀程序,廟公自然也得擔任指導者,有時候連解籤這個工作都要自己拿來作。若是平常有跟其它廟宇交陪,平時的進香、聯繫等事當然也是廟公一手包辦。
「校長兼撞鐘」在宮廟文化中是常見到的事。
那麼,這些廟公有收入嗎?他們靠什麼過活?
其實廟公一定有收入的,但會因廟宇以及當地風氣不同而有所差別。
如果是組織完整、規模較大的廟,通常會直接公開徵才,會同時有超過兩人擔任這個職務,收入也是按月薪計算,每間廟的收入狀況不同,廟公的薪資當然也不同。
如果廟是私人產業,廟公的身分大多與持有人有親屬關係,或是地方上退休的老人家,大多沒有經濟壓力,這種情況下廟公的收入可能就只是領取象徵性的薪資。
另一種常出現在廟中的職業,是負責作法事的出家師父或道長,他們比較特殊,因為這些人大多是另一個獨立的教團成員,但廟內有法會或科儀要進行,都會請他們主持。這種合作都是長時間的,可能是已經好幾代的交情。
現在社會因為科技快速發展,許多年輕人接觸廟宇的機會已經不如以往頻繁,加上有在接觸廟宇的老前輩逐漸退休、凋零,甚至有些廟還面臨找不到廟公的情況,其實,廟公這個職業屬於神職人員,除了為廣大的信眾服務,同時也一肩扛下了傳承文化香火的使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廟公幾乎是全年無休,還要有民間信仰領域的專業知識,其實並不是一份輕鬆的工作,再加上有些廟地處偏遠,要找到有意願服務的廟公更加困難,但還是有人願意挺身而出接下這個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