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宜方 客家和泰雅混血、熱愛旅行的民俗文化見習生)每次進到寺廟裡就會不自覺抬頭往上凝看「屋頂」,規律、華麗的花紋就像在看被哆啦A夢的放大燈照到而放大的萬花筒。也許你不知道這種「屋頂」其實在歷史中已經淵遠流長,在很多知名歷史古廟,甚至是世界文化遺產都看得到它,而它的正式名稱為「藻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藻井,古代又稱天井、綺井、龍井、方井、斗四、斗八、圜泉。是中國古建築中一種頂棚裝飾手法,多建造在宮殿寶座、寺廟或壇上方,自天花平頂向上凹進如井狀,圖形有方形、圓形、八角形,或利用幾種圖形疊加成更複雜的空間構圖。通常四壁為了凸顯主體空間皆會飾有花紋、雕刻和彩畫。
藻井是模仿古代穴居建築採光結構發展而成,遠古時代,先人穴居地底,為了方便出入和採光,先人們在洞穴頂部開鑿一個小洞,將樹枝以45度角的抹角梁方式層層疊堆上去。時至今日,人類早已不穴居於地下,但仍保留這樣的建築形式。
「藻井」一詞最早出現於漢代張衡的《西京賦》:「蒂倒茄於藻井,披紅葩之狎獵」,由此我們可得知至少漢代時藻井已出現。隨著時代的演變、建築技術的發展,以及社會文化的改變,藻井在每個朝代的形式也存有差異。
漢代的藻井形式較為簡單,但到了魏晉南北朝,西域文化傳入中國,同時印度佛教盛起,間接影響到了中國的建築藝術。此時的藻井也出現了帶有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新紋飾,如雲氣、火焰紋等。
隋代藻井的結構則是「方井-邊飾-垂幔」三層結構。經絲路傳進來的連珠紋和斜方格等新的花紋,和垂幔一起增添了隋代藻井的「織物感」。隋代的藻井則一改過去多以紅色為基調,多以石青色為主色調,創造出較清新俊逸的風格。
唐代的藻井邊飾的層次越來越複雜,且圖案豐富細緻、風格豔麗濃重,甚至還有方井層數邊飾多達十幾層的藻井。相較唐代的變化萬千,宋代是藻井的定型時期,製作呈現規範化,還有明確記載藻井製作規範的古籍。
明清時期的藻井又更為精緻複雜了,此時的藻井可謂來到發展的最巔峰。除了多種形式的藻井,還運用了大量貼金的技法,將藻井裝飾得更為富麗堂皇。此時的藻井共分為上、中、下三部分組成,最下層為方井,中層為八角井,最上層為圓井。在明清時期的藻井經常可看到雲龍的圖案,因此藻井又稱「龍井」。
因為古建築多以木造結構為主,因此防火為首重之要。早期的藻井一般多以藻文為裝飾,藻生於水中,在中國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觀念裡,水能克火,因此不管是「藻」還是「井」從字面和形制上,都背負了以水壓火的使命、降伏火魔的肆虐,祈求建築物平安。
此外,藻井也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中等級的象徵。唯有最尊貴的建築才能使用藻井,因此藻井為地位和權勢的象徵。儘管後來階級制度鬆綁,可是始終未鬆綁的是,平民的家中是絕對不能出現藻井的。
臺灣也有很多漂亮的藻井,下次你也可以跟親朋好友說看看藻井的由來。是說,藻井真的好美麗喔!既然現在都沒有階級制度了,不知道可不可以偷偷在家裡做個藻井……不然用畫的也可以!
資料來源(點擊文章名稱有傳送門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藻井微游紫禁城│天國的階梯-太和殿藻井去敦煌莫高窟看看我們中國最古老的神聖建築-藻井香港敦煌之友
傳統建築建築藝術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