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只要聽聞舉辦跳鍾馗,家中長輩無不提醒千萬別好奇旁觀。不過人就是這樣的,越叫你不要去你就越好奇。隨著時代的演進,曾為禁忌的儀式也逐漸開放,甚至轉變為具文化代表性的藝術表演。為什麼要跳鍾馗,又有什麼禁忌呢?
轉眼間已過立秋,大家期待以久的農曆七月剩不到二周就要來臨。這個上下同樂的party time,不管你是要到廢墟尋找別人的祖先,或是到各大宮廟參加開關門儀式(農曆七月第一站:基隆老大公廟)請記得注意禮貌並遵守廟方人員的指示,免得惹禍上身得不償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跳鍾馗」是從哪來的呢?依據文獻紀載可能是來自廣東、福建一帶戲班的習俗,融合近代道教科儀與台灣當地文化後,成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什麼時候需要「跳鍾馗」?舉凡需除煞淨化祈福的處所都能邀請法師舉行跳鍾馗的儀式。或是中元普渡在法會的最後,也會以跳鍾馗送走流連忘返的孤魂野鬼。甚至南部有些地方在結婚、祝壽、彌月、拜天公之前,為求慎重也會跳鍾馗。這麼看來似乎沒什麼禁忌,婚喪喜慶通通有,為什麼長輩要禁止晚輩去看跳鍾馗呢?
過去的傳統,一旦村落中要舉行跳鍾馗,不僅要事先通知家家戶戶,運勢低落者、身體不適者、孕婦孩童等更要迴避。儀式當晚家家戶戶緊閉門窗,睡著的人也得叫醒。不能隨意呼叫他人姓名,特別是扮演鍾馗者的名字更不能呼叫,否則將會破壞這場儀式,導致厄運纏身。
台灣目前較廣為人知的跳鍾馗主要有二種,一是懸絲傀儡,一是真人裝扮。前者有榮獲「一百年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林金鍊師父作為代表,後者最知名的是明華園。懸絲傀儡顧名思義就是操控鍾馗偶,比較特別的是林金鍊師父打破禁忌,認為越多人觀看越好,他有七法寶(鑼鼓、劍、鹽米、草蓆、天、地、人)保護觀者平安。無獨有偶,眾所皆知明華園創團團主除了經營戲班,有餘力時也接演跳鍾馗。時至今日,為了讓更多民眾能夠欣賞跳鍾馗的文化之美,用藝術手法讓跳鍾馗成為表演。
綜合以上,就文化傳承而言,推廣觀賞跳鍾馗,有助於民眾理解民俗儀式。但各地仍有屬於自己的禁忌。畢竟儀式是兩個空間相互溝通的方式,若輕率對待不僅褻瀆對方更不尊重自己。大家若想前往觀賞跳鍾馗,請先詢問對方是否開放觀賞喔!
資料來源(點擊文章名稱有傳送門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跳鍾馗跳鍾馗-國家之窗戲曲中心 開館先請明華園「跳鍾馗」邱坤良專欄:人鬼之間─跳鍾馗的黑色幽默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不能說的秘密—降妖驅魔「跳鍾馗」!
中元普渡懸絲傀儡明華園林金鍊跳鍾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