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遊戲推出之後,得到的評價可能從神作、凡作(平凡之作)到糞作甚至迷作不等;而一間遊戲廠商,也可能因為他們推出過某些玩家評價極高或極低的作品而被記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就有這麼一家遊戲公司和他們的作品,都很難用上述的分類跟標準來評價;而它之所以為(極為一小部分的)玩家所記憶,主要原因也不是出在他們的遊戲好不好玩、經不經典或賣不賣座,而是他們的作品及企業行事風格,顯然已經「超越」了這些標準所能評價的範圍,而更接近一種偏門電影觀眾熱愛圍觀B級邪典電影(Cult Film)的感受。
這間公司就是「日本物產株式會社」(Nichibutsu),一間從名字上就飄逸著某種昭和氣味,卻很難跟「好玩有趣的電玩遊戲」聯想在一起的企業。
我們先從日本物產早期推出的桌機型電玩框體宣傳海報來看:
《Moon Base》,光是從主視覺呈現上,就能清楚看出足以讓(今天的)迪士尼律師團脈搏加快的元素。當年就算是《小叮噹》某篇在畫到影射《星際大戰》的橋段時,都還費心在黑武士的臉上加一條舌頭(?)以示致敬,但日本物產可是沒在客氣的,他們幾乎是原原本本地把《星際大戰》的美術照搬上自家街機上。
附帶一提,《Moon Base》的機台遊戲解說卡毫不掩飾的直接沿用了《太空入侵者》的敵人角色圖案,好像這樣還不夠,上面硬要擺一個《宇宙戰艦大和號》中的白色彗星帝國,大概是想把所有跟太空有關的東西都給放上去。
結合《蝙蝠俠》、漫畫《城市獵人》與《黑貓》風格的,神一般的脫衣麻將遊戲《The Ladyhunter》(我到底在打啥?)海報。不用說,畫面上任何一個致敬元素都能清楚地辨識出來。任何一位小丑後來所能造成的驚嚇跟筆者看到這張海報時的感想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看起來無論是遊戲題材、構圖或人物姿態都直接鏡射了TAITO名作《影子傳說》海報的《妖魔忍法帖》。就這麼巧,公主一定要用同樣但方向相反的姿勢跟角度抱著主角;不過也有說法是,《影子傳說》的美術本身也參考了當時紅極一時的日本古裝奇幻電影《里見八犬傳》,這就留待對電影更有深入認識的愛好者去考證了。
就算是一款人畜無害的Game Boy遊戲《Ray-Thunder》,也硬是要從《銀翼殺手》的電影海報上「剪一塊」來用。
火燒摩天樓?錯,是《Crazy Climber》啦!只是剛好都有一棟著火的摩天大樓而已。
一看就是高橋留美子筆下的拉姆跟亂馬陪你打麻將、脫衣服的《麻雀刺客》,順帶還有一位很古靈精怪的鮎川圓來插花。至於另一張海報上佔最大篇幅的娜烏西卡,只怕會讓宮崎駿氣得真要永久宣布從業界引退再也不做動畫了(?)。
即使進入1990年代之後,日本物產也沒有收手,維持著他們的一貫行事風格:只要當時的娛樂市場流行當紅的東西,他們都能想辦法拿來做成脫衣麻將機台,甚至成立只做成人遊戲的副牌。例如這款《水手服大戰》就是其中典型之作。而這還是經過顧慮之後的最終市售成品,在早先推出的另一款原型遊戲說明書上,那畫面是這樣子的:
都已經不知道是在採購電玩機台,還是跑Comike場買薄本子了。
總而言之,日本物產這家在生態豐富的日本遊戲業界中,也算是相當特立獨行的公司,其行事風格深受頗有傳統產業氣味的社長個人喜好影響(包括早期遊戲海報中,往往都一定要請一位穿著泳裝或兔女郎裝,要不就是太空科幻緊身衣的女性模特兒站在機台旁邊擺姿勢拍照)。
而日本物產與日本遊戲業界整體的關係也不算融洽,由於專攻成人遊戲機台,與業界審查單位也時常發生衝突,直到2000年代初期因為經營不善而停止運作為止,一直都保持著我行我素的孤高姿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9年,日本物產正式結業,並且在2014年將其歷年四百多款遊戲的權利都轉讓給了另一家公司「HAMSTER」持有。但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這四百多款遊戲當中,有許多可能都永無重見天日的一天。懷舊商機是屬於光鮮亮麗的業界大手、歷經二三十年的強力IP,但日本物產的許多遊戲從企劃完成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多年後只會成為老玩家茶餘飯後黑歷史談資的命運。
要想回味那個就算是日本廠商也可以甩開一切智財包袱,「致敬」到骨子裡的「史上最強B級遊戲公司」充滿昭和大叔加齡臭氣味的遊戲體驗,大概也只能從模擬器裡去緬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