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李兆立/「大新竹」是「好新竹」嗎?

▲蔡英文力促大新竹合併升格。(圖/翻攝蔡英文臉書)
文/李兆立-2021-12-25 10:08:58
台灣的地方制度有多混亂,用幾個數字幫大家快速掌握。2,357萬人的國家,就有6個直轄市,密度全球第一;直轄市人口合計佔全國近7成,也是全球第一。相較之下,絕大多數國家的直轄市數量都在3個以內,而即便是設立7都的韓國(人口5,178萬),直轄市人口也只佔全國44%。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窮鄉富都,南北失衡,頭重腳輕,如此扭曲失衡的台灣地方制度,其實是從2009年馬政府主導的「兩都變五都」開始的。對此,民進黨在2011年公布的「十年政綱」中,做了非常懇切的批評:

「近年來地方制度法因應縣市升格的相關修法,除了讓地方制度更加雜亂無章,更造成直轄市與一般縣市間,在規模、資源與自有財源上的巨幅落差,惡化了城鄉差距。」

所以,十年後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是打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答案是,全速推動大新竹合併升格,讓「6都16縣」變成「7都14縣」,直轄市人口比例進一步上看75%。

換句話說,就是讓原本就亟待改革的失衡現況,變得更加失衡!

老實說,現狀當然應該改善,大新竹合併升格也不是不能談,但要談就請好好談。不僅應該一併思考幾個相關的法案配套配套如何修正,也要給予各種合併升格方案更多的討論空間。

正如同蘇貞昌當年對馬政府五都升格的批評:「關係台灣五十至一百年發展的審查,決策過程不能如此粗糙。」

沒想到,十年後的蔡政府卻是:

1.只處理《地方制度法》,不處理重要的配套法案《行政區劃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

2.攸關五十至一百年發展的變革,《地方制度法》只修第4條的「一個字」。

3.為了要在2022年九合一大選前完成改制,將所有立法及合併方案審查討論,壓縮在短短半年內。

所以,蔡政府到底在趕什麼?

民進黨最主流的說法是,由於新竹有科學園區,而科技業在美中對抗及疫情衝擊下的全球供應鏈重組,遭遇特殊的機會與挑戰,所以要讓新竹縣市合併來因應。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科學園區的營運及發展,主管機關其實是「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長年以來,無論是園區內廠商的各種需求,或是對外找尋更多基地,都是由竹科管理局一手包辦,而各地政府為了爭取科學園區進駐,往往也是樂意配合。

新竹的縣市政府當然不是完全的局外人,但要說靠地方政府來支應竹科廠商的全球佈局,真的太過頭了。

其次,台灣的科學園區不止在新竹,光是竹科管理局轄下就有新竹竹科、苗栗竹南、苗栗銅鑼、新竹生醫、桃園龍潭及宜蘭園區。照民進黨的邏輯,為了讓地方政府更有效支應園區廠商的全球佈局,豈不是要把「桃竹苗宜」合併升格?

第三,如果是同時考量科學園區及區域整合,那竹竹合併就更不該獨漏擁有兩個園區的苗栗,否則未來同樣會面對「同是園區,卻面臨縣市不同調」的狀況。

當然也有人會說,苗栗並非都落在大新竹生活圈,應該考慮分割後分別併入大新竹及大台中,但如果考量生活圈,無論是南桃園恐怕也要考慮劃入大新竹,或是到底哪些範圍要畫入,都需要仔細思考及討論。

事實上,目前的6都16縣同樣面對生活圈與行政區劃有相當落差的問題,正是因為如此,才要回到全國整體區域重劃的角度來思考,而不是單單處理新竹,否則只會加劇前面提到的城鄉落差及區域失衡。

例如,一旦大新竹合併升格成7都,台灣北部會進一步從4都變成5都,這樣豈不是進一步造成南北差距?

排除了一切可能後,理由真的只剩下一個,就是為了要趕在2022年大選前完成。下一個問題是,攸關區域整體發展的重大討論,為何要以選舉為主要考量,去壓縮所有立法及升格方案的審查討論時間?

制度最怕因人設事,更怕倉促上路。如今的大新竹合併升格,正好兩個毛病都犯了。我們要問的是,這樣的錯誤模式,為何從馬政府到蔡政府,會一錯再錯?

還在認為「支持大新竹」才是「支持台灣隊」的人應該想一想,如果同樣的事情換成國民黨政府做的,你能不能接受?或者進一步想清楚,你支持的是哪個年份的民進黨?


●作者:李兆立/政治工作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