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告別2021年只剩短短兩周,過去新冠疫情衝擊全世界,包含彭博經濟研究在內的多數預測機構都認為,全球經濟狀態在2022年會走向經濟強勁復甦、通膨降溫、貨幣政策從應急性寬鬆模式調整,不過《彭博》也指出多項可能出現「黑天鵝」的意外變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Omicron病毒、各國再度封鎖
儘管目前Omicron的影響還未能確定,目前看來雖不致命且症狀較輕微,人們可能回歸到疫情前的生活,彭博預估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有望提高至5.1%,但如果各國再度封鎖,全球性供應問題可能也會持續下去,尤其是就算只封鎖3個月,也可能讓經濟成長率降到4.2%。此外,在家網購也只會讓全球運輸系統更加堵塞,加速物價飆漲。
通膨威脅
2021年初,美國預計年底將出現2%的通膨率,結果卻逼近7%,《彭博》認為2022年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失算,目前美國企業已大幅將薪資調高因應通膨壓力,而目前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會影響天然氣等能源價格、極端氣候則導致糧食價格飆升,若疫情惡化,則有可能見到需求降低、抑制能源價格的情況。
目前通膨壓力因為多重因素積累,美國企業已大幅將薪資調高,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可能讓天然氣等能源價格上漲,極端氣候則可能導致糧價飆高。不過若疫情再度惡化,也可能因為需求降低而抑制能源價格。
聯準會升息
聯準會收緊貨幣政策往往帶給市場衝擊,《彭博》經濟研究模擬聯準會若在2022年進行3次升息會發生的情況,暗示利率在達到2.5%之前會持續升息,而目前股市及房地產等泡沫吹得更大,讓這次緊縮循環會更加棘手。《彭博》預估2023年初美國將經濟陷入衰退,新興經濟體如巴西、埃及、阿根廷、南非及土耳其等「BEASTs」國家遭受的打擊則最重。至於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和台灣則因債務很少、帳順差充裕,於新興市場中資本外逃的風險顯得較小。
中國經濟趨緩
中國經濟在2021年第3季開始停滯,目前除了恆大等地產商危機外,中國擴大防疫封鎖措施也嚴重拖累經濟。《彭博》預估,中國經濟到2022年將成長5.7%。如果成長率再降至3%,將重創全球原物料商品市場引發連鎖反應,屆時大宗商品出口國將少了主要買家,將重演2015年中國股市崩盤帶來的影響,破壞聯準會的緊縮計劃。
歐洲政治動盪
歐洲央行過去控制好政府借貸成本,度過新冠危機,如今義大利、法國將於2022年面臨總統大選挑戰,若屆時義、法等關鍵國家由疑歐派掌權,歐洲央行將會失去政治支持,引爆歐債危機。《彭博》推估,2022年底歐元區GDP可能減少逾4%,這將令歐元區陷入衰退。
財政政策的未來
瑞銀估計,2022年公共支出的下降額將達到全球GDP的2.5%左右,約為2008年金融危機後導致經濟復甦放緩的財政撙節措施的5倍之多。原因在於過去這一年,各國政府不斷發錢金援補貼國內民眾度過疫情,相關衝擊將延續至2022年,各國普遍財政政策拖緩復甦,唯中國、日本為異數,願意在2022年持續擴張財政支出。
糧價飆漲
食品價格的飆漲與飢餓往往容易導致社會動盪,新冠疫情及全球氣候異常已讓全球糧價不斷飆升,而2022年糧價卻只會繼續上漲。過去,2011年糧價暴漲時,中東就爆發「茉莉花革命」動亂,蘇丹,葉門和黎巴嫩如今還存在當時的風險中。
地緣政治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彭博》認為,超級大國戰爭是最糟糕的情況,如果台海緊張程度上升,不管是北京當局選擇對台灣實施經濟封鎖,或直接派遣解放軍攻台,都會重創晶片半導體的供應,不只影響全球的智慧型手機與汽車生產,也會讓美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受影響,例如可能的美中經濟制裁。
此外2022年還有巴西10月的大選,以及土耳其反對派施壓讓2023年的大選提前至2022年,2大區域的政治核心變化亦將造成變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