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文學向來有著現實中難以解釋的橋段,包含玄幻小說、武俠小說,以及古代所流傳的童話、神話、民間傳奇故事等。而電影《魔戒》更奠定了後來許多創作的基調。不過,作家浮果認為,奇幻文學的迷人處在於想像來自於生活,文字應該呼應現實,他所著《除念師阿平》包含小孩需要父親關懷的渴望、獨自守護家庭不至分崩離析的丈夫、安撫未婚夫暴躁情緒的未婚妻,以及渴望有補償機會和獲得救贖的友情。而這些篇章都是他通過觀察平常人的情感生活而誕生的靈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浮果坦承,自己的興趣就是觀察,從日記開始寫起,再到散文式的整理,最後是加入想像有如交響樂的小說創作,每個階段他最關心的都是人,也相信只有人的故事才能感動人。該作中,主角阿平身上有著遺傳性家族詛咒,除念對他而言是件危險的事情,只會將他與怨念的存在拉得更近。若說作品中出現的其他除念師多少都有一定的社會責任,那主角阿平是站在另一端的恐怖份子,他代表的是自私。而自私本身就是一種念,且這種先顧好自我的念頭是一種生物本能,也是一種活下去的渴望,呼應著貫穿「除念師阿平」第一部的主軸─生之慾。
對於許多人來說,念想只是大腦閃神過去的念頭而已,可對浮果而言卻是寫作的開始。不過提到該作的創作起源,浮果笑說,「除念師阿平」完全出自於一個誤會,當時正好有感情困擾,感受到思念的痛苦,好像意中人在心中裝了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發。這個萌生於騎機車時的靈感,讓他當場想記錄下來,於是花了一個中午的時間,寫完開頭,自此欲罷不能。
創作「除念師阿平」對浮果是個治療過程,他把心裡面無法對人訴說的念想, 轉化成小說文體,陳訴失去也同時讓治癒的過程透明化。浮果說創作過程就像被附身,經常寫完就忘了寫過什麼,或許就是那股念想害的,才會從當初說好的一部變成三部,最後寫成了完整五部,他笑說第一宇宙已經完成,這是屬於他的漫威。
浮果坦言,最初創作的時候沒有想太多,一直發展到第四章時才想明白自己想表達什麼,「不論怎樣都好,我希望這些角色能好好活過一次,就算使壞也應該讓人恨不下去」。這世上跨不過去的、糾結在心中的念想,都交給除念師吧!
原文授權轉載自「鏡文學」文/浮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念師阿平 第一部》於鏡文學官網刊登,閱讀這邊請>>> https://bit.ly/3wNi9WU
beanfun!文學星 鏡文學熱門小說強榜登陸,立即體驗>>> https://lihi1.com/bET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