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東京6日綜合外電報導)「日經亞洲」(Nikkei Asia)今天發布11月分「日經COVID復甦指數」(Nikkei COVID-19 Recovery Index),台灣和馬爾他並列第4名,在亞太國家當中位居第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項指數評估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在疫情控管、疫苗接種和社會移動限制方面的防疫表現。排名越高,代表越接近回歸正常生活,有較低的確診案例、高疫苗接種率,以及較寬鬆的社交距離政策。
報導指出,多數亞洲經濟體在最新一版復甦指數排名上升,歸因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感染人數持續下降。不過,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又使疫情前景蒙上陰影。
台灣和中國都持續清零政策,在排行榜上分居第4與第6名;台灣的分數為69分。前3名分別為巴林(73分)、科威特(72分)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70.5分)。
日本和智利並列第7(68分),連續第二個月保持前十位置。不過日本今天確認第3例Omicron變異株病例,迅速加強邊境管制措施。
今年稍早,亞洲的單日新增確診數幾乎占全球的2/3,但自10月中旬以來,即便全球疫情數字再次攀升,亞洲案例依舊持續緩慢下降。截至11月底,亞洲新增病例數僅佔全球的15%。
然而,專家警告,隨著節慶季節到來,以及北半球入冬,恐須防範新一波疫情來襲。
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葛西健3日在視訊新聞簡報會上表示:「只要疫情持續傳播,病毒就會繼續突變,Omicron變異株告訴我們這一點,提醒我們必須保持警覺。」
Omicron變異株最初在南非發現後,陸續在全球現蹤,令人憂心這個高度突變的病毒株恐突破疫苗防護與自然抗體,儘管這點尚未獲得證實。目前有多個亞洲太平洋國家出現Omicron確診病例,包括日本、香港、澳洲與馬來西亞,泰國也在今天發現首起Omicron病例。
報導指稱,印度也有Omicron病例,而且防護力似乎尤其脆弱。儘管印度在復甦指數上升11個名次,來到並列第11名(65.5分),但印度完整接種疫苗的人口不到35%。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韓國上個月放棄清零政策,改為與病毒共存,並放鬆社交距離限制,導致確診與死亡案例數雙雙飆破紀錄,在復甦指數排行榜上也大幅下滑19個位置,來到第37名(58.5分)。截至今天中午,韓國已有24起Omicron確診病例。
歐洲國家受最近一波疫情重創,繼續在復甦指數排行榜的低位盤旋,德國並列第105,荷蘭和瑞士並列第107,比利時則是第115名。(譯者:戴雅真/核稿:林治平)1101206